所在的位置: 诗经 >> 诗经版本 >> 夏语读书诗经简介

夏语读书诗经简介

北京哪里酒渣鼻医院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6/8596231.html

点击上方音频,听夏婷为你读《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首。《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成为《诗经》。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了诗歌。

《诗经》是按照《风》《雅》《颂》三类编辑的。“风”又叫“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15部分,收诗篇。《风》大多为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根据15国风的名称以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的产生地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地区,地域相当辽阔。《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为《小雅》和《大雅》。《小雅》74篇,大部分是贵族宴享时的乐歌;《大雅》31篇,是诸侯朝会时的乐歌。《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大致说来,最早为西周初期,最晚至春秋中叶。这些流传前后约五百年的诗歌,又产生在如此广阔的地区,是如何收集和编辑起来的呢?对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一是采诗说,一是献诗说。据说“采诗”是上古时代的一种制度,到周代还有采诗官,专门负责到民间采集民歌民谣,然后上报朝廷,目的是便于朝廷了解民情,以便察看朝政的正误得失。献诗说在《国语·周语》中有记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目的也是“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这些选择来的诗经过筛选整理,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编定成书。总之,《诗经》是经过很多人长时间的收集整理加工而成书的,非一人一时之功。

这些远古时代留下来的诗篇,千姿百态,它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真实地描绘出二千五百多年前那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面貌。在那个时代,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统治者相互攻伐,对民众横征暴敛,民众生活艰辛困苦。《诗经》中很多篇章对这些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了详细的记录。最典型的要数《豳风·七月》,它生动具体地记述了劳动者一年四季的生活,从春到冬,不停劳作,耕种收割,采桑摘茶,养蚕纺织,砍柴打猎,凿冰酿酒,筑场盖屋,周而复始,没有一刻闲暇。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们四处奔波服役,长年不能回家。《东山》写戍卒在外的悲哀和归家途中的悲喜交集。《击鼓》写戍卒思归不得的哀叹。《伯兮》写女子思念远征丈夫,无心梳洗,相思成病。《君子于役》写女子在暮霭中望眼欲穿,渴望丈夫早曰归来。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诗经》中对爱情和婚姻也有较多的描绘。这些诗,有的写出爱情的欢乐,有的诉说相思的痛苦,有的反映妇女被遗弃的悲惨,是《诗经》中极富情采的篇章。全书的第一篇《关雎》就是一首情歌,写一个青年追求“窈窕淑女”而不得的焦虑和痛苦,和得到之后的喜悦。《采葛》写一位男子对采葛姑娘的爱慕和思恋,一曰不见,有如“三月”、“三秋”、“三岁”。《静女》写男女约会时,等待的焦急及会面的欢乐。

《诗经》中还有一些政治讽喻诗,和一些反映周部族发展的史诗。总之,《诗经》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艺术水平也是很高的。读了这些诗,会使我们受到深深地震撼,能深切地感到今人的思想感情和古人是相通的。   

对《诗经》的艺术手法,经前人总结,用“赋”、“比”、“兴”三字来概括。“赋”就是直接抒写和铺述,这是所有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方法。“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使事物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兴”,用朱熹的话来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诗集传》)。细究“兴”字,有发端的意思,也称起兴,一般用在诗歌幵头。起兴的句子可以与诗的内容有关,也可以无关。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每句虽只区区四字,但句法多样,语气自然,创造出很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如“杨柳依依”、“雨雪霏霏”、“风雨凄凄”、“风雨萧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等,至今还经常运用。

《诗经》到汉代被尊为“经”以后,传习的人就多了起来,各家的说辞也不大一样。由于《诗经》写作年代距今久远,对每首诗的原始义和每个字都作出绝对确切的解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采用比较主流的说法进行解释,并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而非史学和考证学的角度进行理解。我们会挑选《诗经》中比较经典的部分进行精读,其余部分进行诵读。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用声音,带你一起读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