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为若虚,生死亦若虚,一生仅留下两首诗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49829.html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提起《春江花月夜》,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这首被后人誉为“孤篇冠全唐”的千古奇作,在后世成为了唐诗的一座丰碑。

《春江花月夜》这一旧题,也因为张若虚绽放出了不朽的生命。时至今日,作为这一宫体诗的创造者陈后主,已经被人们所淡忘。而一生仅存世两首诗的张若虚,却因此“孤篇横绝,竞为大家”。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将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唯美的意象,融为一体。全篇语言清新而富有哲理,融情于景却又不显得揉捏做作,借游子之口,诉说离别相思。在诗人的笔下对生命的叩问跃然纸上,顿时让天地通透,万象清澈,宫体诗面貌为之一新,也使初唐的诗坛大放异彩。

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自赎》中写道:“《春江花月夜》可谓是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压倒全唐”。

而相比《春江花月夜》的璀若星辰,其作者张若虚就要显得黯然得多,如同他的名字一样虚隐在历史之中,任凭后人如何的研究也很难在历史中找到他的身影。

正史上对张若虚的记载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全唐诗》中也仅写道:“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

这短短的七十六个字描述就几乎是张若虚现存的所有记载,其生卒,履历,子嗣皆虚隐于历史的迷雾之中。任凭后人如何考据也难以发现。作为一名写出《春江花月夜》这样千古绝唱的诗人,照理说其作品应该不在少数,但是很遗憾的是不知是张若虚写作较少,还是未受到当时的重视。时至今日,张若虚的诗作除了《春江花月夜》一首以外,仅余《代答闺梦还》被收录在《全唐诗》之中,而仅凭这一首小诗我们也很难从中窥见其神秘的一生。

因此也难怪有人感叹到:“人如其名,历来当属陶潜与张若虚,陶潜归隐田园,潜于尘世;张若虚,生为虚死为虚,似幻若虚。”

在我看来,《春江花月夜》更像是一个美丽的意外。这首“冠绝”全唐的“诗中诗”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空前绝后,从《诗经》到《乐府诗》再到《全唐诗》,几乎无法找到一首与其在体裁,意境相似的作品,它就像一座孤立的高峰,屹立在诗歌的长河中,坐看风轻云淡。或许也只有在初唐这个豪气干云,万物蓬勃的时代,才会有人仰望着天空,去思考人类永恒的谜题,也只有在大唐盛世才会发生这样美丽的误会。

写完《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似乎就匆匆熄灭了人生的踪迹,重新隐于世间,但他的出现却像流星一般点亮了唐诗的星空,我们或许再也无法了解张若虚人生。但就像钱钟书先生调侃的那样;“你觉得某个鸡蛋好吃就行了,何必非得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再读《春江花月夜》,与古人同享一轮明月,共饮一江春水,又何尝不会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之感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