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堪称杜门弟子,一首仿杜七律写得惟妙

北京中科曝光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很多网名为杜门弟子的诗友。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将诗圣杜甫作为自己的偶像,是无可非议的。真心欣赏这样的诗友,因为白马君也是杜甫的粉丝。诚然,杜甫在多种诗歌体裁上都很有建树,为后世人所尊重,推崇。到了宋朝时期,更是出现了千家注杜的解诗风尚。尤其是江西诗派,把杜甫作为该派之祖。在这一点上杜甫为诸多诗家公认,是当之无愧的。杜甫画像正如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所讲的,学写古体诗应该从盛唐及之前的诸多名家学起。杜诗被宋祁在《新唐书本传》里认为能与《诗经》、《楚辞》并列,称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元和年间的诗人兼文学家元稹也说“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在唐朝诸多的诗家中,后人多以大李杜为尊。杜甫的诗体裁多样,诗风多变,或清新,或沉郁,或雄浑,或绮丽,或旷达。正如清朝徐增在《而庵诗话》里对大李杜和王维的看法,说杜甫是地才,特别是在格律诗创作成就上尤其突出,无人能及。于是后世的诗人多有推崇、学习杜甫诗风的,比如中唐诗人韩愈、张绩、元稹,还有晚唐诗人李商隐。今天白马君挑一首李商隐的诗和诸位诗友一起欣赏一下,看小李写得像不像老杜的诗。这首诗就是《杜工部蜀中离席》。李商隐画像《杜工部蜀中离席》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李商隐的这首《杜工部蜀中离席》是一首平起入韵的七律,全诗在格律上中规中矩,这也是李商隐的一贯风格,这应该得益于晚唐时期近体律诗的定型成熟,不像杜甫的七律那样,信手拈来的诗作多为拗体变格。《杜工部蜀中离席》诗文浮雕这首七律写于唐宣宗大中六年的春天,诗歌记录了李商隐在离开成都时与僚友们的饯别宴席上的情景。因为就在一年前,李商隐接受了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诚恳征聘,从四川梓州赴成都幕府办理相关事宜。到成都的这段时日里,李商隐想起前辈诗人杜甫也曾经在安史之乱后弃官,拖家带口前往成都居住,这一点和李商隐只身在蜀地不同。但二人却有好几处相同点。一是小李和老杜都是在仕途上事不遂愿的诗人,都渴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却不得不远离西京长安城,跑到蜀中谋生。二是两人都曾经在成都和梓州之间往返过。正所谓命运多舛,两人迫于无奈,屈于人下。李商隐在柳仲郢幕府做书记,做些秘书之类的工作,颇受柳仲郢赏识和喜爱。杜甫曾经在剑南道节度严武的推荐下做过节度参谋,深受演严武器重。第三是两人所挂的官职大致相同。杜甫被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而李商隐则被柳仲郢辟用为检校工部郎中。两人在蜀地几乎完全相同的人生经历,令李商隐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而又分外的感伤。因此这首诗的名字就以《杜工部蜀中离席》为题,诗人以杜工部自比,由此许多诗评家认为诗人在写这首离别诗时特意模仿杜工部的诗风。人生何处不离群诗一开头先感叹人一辈子在哪里都会有与朋友们告别的时刻。诗人劝慰着宴席上的朋友们这告别只是暂时的,因为晚唐西部边关战乱频起,内部社会也动荡不安,他日再相见不可预知。意谓等社会安稳和平了朋友们迟早有会面的那一天。“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让白马君想起杜甫《赠卫八处士》里最后两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前者虽是临别安慰朋友的心,但尚存着一丝温暖气息,后者即使临别还忧心忡忡,陡增许多辛酸与无奈。雪岭未归天外使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雪岭指大雪山,是唐朝与吐蕃往来的必经之路,而松州在雪岭西边,与吐蕃交界。杜工部有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即是指此雪岭。这一联是说在边境处理事物的朝廷使臣还没有归来,而松州一带还驻扎着大批的部队,他们严待以命,捍卫着边关。座中醉客延醒客颔联紧承首联的“世路干戈”四字,刻画出边关战事紧绷、剑拔弩张的环境。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有的僚友带着满脸醉态纠缠着诗人多喝两杯,而诗人哪里有那么多心思喝酒呢?明白了这一点,颈联“座中醉客宴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就不难理解了。江上晴云杂雨云象颈联这种对句形式,杜工部有很多。比如他在长安时写的《曲江对酒》里的“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在成都写的《进艇》里的“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在夔州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的“却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等等。这在杜甫绝句中以单句形式出现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此不再赘述。白马君习惯把这种对句叫“隔字用叠”。隔字用叠其实更象一种文字游戏。在特定的环境里,它用两个包含相同字的动词或名词作句。在律诗里通常用于对仗句中,让一联诗富有文字的奇趣和情趣,往往能体现出诗人的机敏才思。李商隐塑像李商隐深得杜工部“隔字用叠”的精髓。比如他在赠杜牧的诗中写道: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用字之奇妙让人叹而观止。又比如他在《春日寄怀》里的颔联“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也同样叫人拍案称绝。当垆仍是卓文君《杜工部蜀中离席》的尾联“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体现了李商隐自己的风流倜傥,也暗暗讽刺了那些座中醉客只顾享受,毫无家国担当的德行。杜甫不会以这样的句子作结,杜诗以相逢离别为主题侍的结句一般很厚重,有沧桑的切肤之痛。比如“落花时节又逢君”,“相望俱衰年,出处各努力”,“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纵观《杜工部蜀中离席》,可以说李商隐得杜诗神髓十之七八,这主要体现在李诗的声调韵律和意境上。而这已经十分难得,因为后世之人学杜工部,多不如李商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