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部我国最早又一直受着人民喜爱的诗集,问世年来,保持着千古不朽的艺术魅力。几乎每一部文学史都认为,这是一部集乐师所采民间歌谣,巫,史等职官所作,公卿等所献的诗歌总汇。对《诗经》的篇章作者,主题,诗意等多有争议。比如《关关雎鸠》这首开篇诗,有认为它歌颂了“君子”与“淑女”的美满婚姻,感情和谐,也有人认为它是一幅活龙活现的“君子”求偶图。对《伐檀》这首名篇不嫁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有认为它喊出了劳动者对剥削者的愤懑,也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劳动分工,商品交换,并无对不劳而获的怨愤。又如《七月》一诗,多写农事,有认为它系周公所写,也有人认为是为奴隶集体创作。所有争议都没有否定这部不朽诗集是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人们在不同地域,不同场合所作,而又经乐师,儒者特别是孔子的整理。最近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李辰冬对此定论提出异议,认为《诗经》是周宣王三年到幽王七年50年间(公元前~前年)南燕人尹吉甫一人所作,是他的个人诗歌。这一惊人之论的依据是,诗三百的形式有点像民歌,实际上,作者是用民歌形式表达他的内心,并不是真正的民歌。民歌无个性,而诗三百篇有个性。‘’所谓个性,这就是每篇都有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人物,固定的事件。”李辰冬推断,诗三百实际上有多个统一:地理的统一,人物的统一,时代的统一,史事的统一,题材的统一,名物的统一,诗句的统一,风格的统一,声韵的统一,起兴的统一,人格的统一,是一部活生生的宣王复兴史与幽王亡国史。他并用统计法找到尹吉甫随周王出征的证据。不过,认为《诗经》系尹吉甫个人诗集,毕竟采用了现代统计方法,并作了一定的史实考证,作为一家之言,可作悬案,留待进一步探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