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8637.html乐府诗出现于汉初时期,汉武帝设乐府,制作雅乐,并广泛采集民间歌谣配乐演奏。这一点与西周时期周王室采集民间诗歌,最后集成我们诗歌文化中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诗经》相似。乐府古诗的巅峰之作除了我们所知道的“乐府双璧”,即《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还有被南朝梁刘勰于《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今天要说的倒不是上述诗篇,而是与推进乐府诗大力发展的汉武帝有关。汉武帝时,有一位乐人,名李延年,时任乐府协律督尉,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音乐家,早年虽因犯法受腐刑,但音乐才华毋庸置疑。一日他为武帝起舞唱歌,唱的便是今天要说的乐府诗:乐府诗·汉·李延年·歌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是李延年唯一存世的乐府诗或者叫乐歌。在收录这首诗的《玉台新咏》中有序,并说李延年常为汉武帝演唱新创作的乐曲,与一般宫廷音乐的曲调已然迥异。全诗总共只有六句,且非常简单浅显,现代人无需查找资料,也能很轻松地理解其中的意思。李延年纯粹是迎合汉武帝而唱出的乐歌,几乎是明确地告诉大汉天子:有那么一位绝世美人,顾盼之间就能让人为之沉迷。前四句已是极尽夸张,把汉武帝弄得向往不已,忍不住怅然长叹:世间又哪里能有这样的女子啊!作为经常为天子唱歌起舞的乐师,似乎早已摸透了他的脾性,最后两句更是像在他渴望得见美人的熊熊之火上再添一把干柴:虽然知道这样的绝代佳人会让人争相抢夺,最后或许还会遭致丢了城池,亡了国度的危险,可这样的女子一旦错过可就再也遇不上了啊。不知道李延年与汉武帝的胞妹平阳公主是否有事先的筹谋,但平阳公主一直在自己府上收养平民女子,并加以训练,就为了让汉武帝将来能从中选出喜爱的女子,这倒确有其事。此时的平阳公主见自己的皇兄对这绝色女子无比渴望,便趁势将李延年的胞妹,举荐给了皇兄汉武帝。汉武帝心下大喜,连忙宣其速速进宫。李延年的胞妹进得宫来,汉武帝一见之下,果然惊为天人,这个女子的姿容气度,完全就是连延年歌诗中的绝代佳人啊,于是满心欢喜之下将她收入后宫。这位李延年歌诗中的女子就是后来的李夫人,身后被追封为孝武李皇后。汉武帝得到这位美人自然欢喜万分,而李延年也因为这一首歌诗,且又因为歌中的女子是自己的胞妹,从此享尽富贵,日常都随侍汉武帝左右。至于李夫人故去后,李延年失势,又因兄弟惹下泼天大祸而招致灭族,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了。这首由乐师唱出的歌诗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其间自然也有不少人模仿这首诗或是拟作者,都无法与这首诗的传唱度相提并论。到了多年后,曾事魏晋两朝的文学家傅玄,也是一个有爵位的文人,官至司隶校尉,为人刚直不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位钢铁直男。且看这位直男的由歌诗转化而来的一首诗。乐府诗·西晋·傅玄·美女篇美人一何丽,颜若芙蓉花。一顾乱人国,再顾乱人家。未乱犹可奈何。这首诗可以看出完全由李延年的《歌诗》拟化而来,但其中意味早已不是原先诗中所要表达的了。同样的,这首诗也是非常浅显易懂。这里还需要多说一句,乐府古诗相较于先秦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古诗等古体诗,在词义句意上开始浅显得多,也更容易被更多的人群所接受,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进步。傅玄诗中所说,绝色佳人也是顾盼之间就能乱了人们的家国,而最后一句却是截然不同的意味了。他是说,如果真的乱了人的家国,那些没有乱的人们又能怎么样呢?还是无可奈何罢了,而绝非“可奈何”了。对于傅玄这般性格极其刚直,眼里容不下半粒砂的人来说,最后一句自然不会蕴含了如李延年那般意味,几乎是摆在明面上暗示汉武帝倾国倾城都要得到美人。我想更多的,发出的是“美人误国”,或是“红颜祸水”这般的警示吧。这样看来,傅玄的这首诗又多了一层意味在里面,而且境界上自然也比那身为宫廷乐师的李延年要高出一筹。但是,如今来说,我们把那些诗中蕴含的更高一层的,关于家国天下的意境先放在一边,单从诗歌欣赏的角度来看,李延年存世的唯一乐府诗要读起来顺畅得多。《歌诗》无论哪一个时代,或者哪一个人,读到它的时候,脑海里首先就会勾勒出那样一个美艳不可方物的绝代佳人的身姿与容颜,总是让人心向往之,只恨不能自己是那睥睨天下的一方诸侯,为能与佳人双宿双栖,抛却一城一地又有何妨!而傅玄的《美女篇》读完之后,无论如何都不会在心里腾起那样的念头,也许,你跟我一样,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全诗的最后一句,“未乱犹可奈何”,只有些喟叹在,而那些香艳与豪情荡然无存。这就是诗的魅力。也许你从未想到,会遇上相似,甚或是雷同的诗歌,而仅仅就因为那一句话,甚至是几个字,两首诗的意境就有了天壤之别。想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