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当中的这首《蒹葭》一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人说它是爱情诗,而且是暗恋。有人说它描述的是自己求而不得的理想。更有人说这首诗是用来讽刺秦襄公治国不力的。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理解就不一样,不能说哪个是正解。如果你把《蒹葭》只当作是小清新的爱情诗,只能说你太年轻了!我们先从诗文读起。《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先来看看这首诗里可能会有阅读理解障碍的字:蒹葭(读jiānjiā):芦苇苍苍、萋萋、采采:差不多,都是丰茂的意思。溯洄(读sùhuí):逆流而上晞(读xī):晒干。湄(读méi):水和草相接的地方;涘(读sì):水边,和“湄”差不多沚(读zhǐ):是水中的小块陆地,坻(读chí):水中的小高地。和“沚”差别不大。大家可能发现了,其实这首诗看着是三段,但其实等于一段重复了三遍。这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是为了体现这个寻找的难度,所以反复咏唱。我们先从文字上描述一下这首诗里所描绘的情境吧:这是一个深秋的清晨,露水在芦苇的叶子上凝结成为一层白白的霜。我来到了河边,想要去追寻心中的那个ta,但芦苇层层叠叠,浩渺无边。ta在哪里呢?会在水的另一边吗?我逆流而上去找ta,那路又险又长,我又顺着溪流去找,ta好像在水中央。太阳快要出来了,芦苇上面的露水也快被晒干了,我得抓紧时间去找ta了,ta好像就在水边嘛,可是我又顺流逆流走了一遍!路还是那么难走,结果没找到,她好像出现在河中的小岛上。芦苇上的露水已经快干了,我还是没找到ta,ta就在水边,我就是找不到。顺流逆流走一遍,道路迂回曲折。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ta好像出现在河中的沙滩上。这是一个累死人的恋爱故事吗?年少的时候,很容易从这首诗里读出对爱情的渴求。我们喜欢的那个人,若即若离,如梦如幻。到了青壮年的时候,很多人从《蒹葭》当中读出了未来的迷茫。我们想要去达到的目标,想要追寻的理想,却仿佛会捉迷藏,当你快要触摸到的时候,才发现,也许根本连路都没选对。中年时,也许能从《蒹葭》中读出人生的虚妄。生活一地鸡毛,不停地追逐,不停地希望又失望,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唯有一份执着和不甘在支撑。“在水一方”最美也最令人怅惘之处,就是那份朦胧和遗憾。仿佛近在眼前,却遥不可及。这中间,有希望有失望,有漫漫征途和山高水深的一切障碍,有难以达到的追求和理想。这首《蒹葭》常读常新。如果你只是从中读出了恋爱的感觉,那也许是你太年轻了。凡此种种,追求、阻隔或是失落,都可化作一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你从这首《蒹葭》当中读出了什么呢?欢迎你留言给我。若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但请友好留言。本文当中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