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www.bdfyy999.com/bdf这几年国学热又起来了一点(貌似就没停过,时断时续的),可奇怪的是诞生了好多“畸形变种”。很多所谓的“大家”并不真正懂得国学,没有带我们去领略里面的词句之精美、思想之深邃,只是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些早就扔进了历史垃圾堆的东西再捡回来而已(哈哈,大家肯定想起之前大行其道的“女德班”)。这也是造成很多人反感国学的原因。另一种极端就是,有一些人跪着学国学。如果说有什么学问非得跪着学,那就不是学问了,是宗教。这又是另一种畸形。所以我觉得,应该把“国学”当成一门普通的学问看待,跟语文、数学没什么区别。毕竟这些典籍影响了我们两千年,使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乃至个人的思想源头。本着追本溯源的好奇心,也应该去了解一番。虽然黑格尔说:中国无哲学。这个老小子说的还是过于片面了,可能他还没有领会咱们老祖宗思想的博大精深吧。所以啰啰嗦嗦这么多,只是想从另外的一些视角来介绍介绍,哪怕给大家只增加一点点兴趣,闲暇去翻阅一小段章落,那也是极好的。不求一日杀死老将军,只求日拱一卒。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接下来步入正题哈。1、先看一例:看过新版《三国演义》的同学们对一个大美女应该不陌生,就是她,历史上没有其人,属编剧原创。在欣赏过美颜之后,我当时就被她的名字吸引住了。“静姝”,多么美妙啊,听着就有种古韵之风,编剧真有才。后来一查才知道,原来是有出处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我再一查,原来好多名人的名字都是有出处的。琼瑶: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林徽因: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诗经·大雅·思齐》南怀瑾: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楚辞·九章·怀沙》朱自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楚辞·卜居》……难怪古人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真有文化呀!就冲着以后谁家闺女(就想生闺女哈哈)起个好名字,得好好研究一番《诗经》、《楚辞》了。3、再来一例:荆州春秋阁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文夫子,武夫子,两个夫子”,下联是“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就这样因为一部《春秋》联系在一起。关公为什么总是要读《春秋》?孔圣人所作的和关圣人所读的真的是同一部《春秋》吗?提起古代最伟大的军事著作,我们都会想起《孙子兵法》。作为名震天下的武将,难道不应该把《孙子兵法》放在枕边日日研习吗?这些答案都在后面的介绍里啦。4《诗经》——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据说原有作品三千多首,后经孔子删减成三百零五篇。在先秦古籍中,这些古诗被称为“诗”或“诗三百”,但由于孔老夫子曾整理过并用来传授弟子,这格调一下子就高了起来,所以后来就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上学时读《诗经》,总是被她的韵律美折服,因为里面有好多叠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叠音词容易给人一种清新可爱的既视感,所以一直以来都以为是古人打情骂俏之作。孔子曾经曰过:“不学诗,无以言。”这是什么意思?不读诗就不会说话了吗?且慢,孔子接着又吐出一句话:“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以事君;多识以鸟兽草木之名。”哦,这下就都清楚了。在孔圣人看来,学《诗》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通过学诗懂得如何(高逼格地)说话和交流。因为在那个时代,《诗》是常用社交语言。在政治、外交、战争以及各种祭祀、礼仪场合,《诗》是标准的通用官方语言。这么说吧,学诗是上流贵族社会的必备社交技能,发挥着类似于奢侈品的无用之大用的作用。其次,孔子觉得学了《诗》,可以兴、观、群、怨。就是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又能深刻了解社会,理解他人;还可以交到志趣契合的朋友;最后也可以用来委婉的进行劝谏和讽刺不平之事。因此,对《诗》有深刻的领悟,便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才能。最后,学了《诗》,可以广博知识。《诗》作为周代各地民间与官方的综合文字资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孔子评价《诗经》最有名的一句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駉》,原句是:“思无邪思,马斯徂。”意思是“(鲁君有)正确的想法,养出的马儿能跑很远。”可能孔子的本意是:《诗》的思想情感真挚,实在动人,真是不虚伪的好作品呀!可以说,《诗经》对孔圣人的教育思想以及后来的《论语》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但话说回来,所谓“诗无达诂,文无达诠”,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其涵义往往很难有什么标准答案。从《诗经》里随便抽出几篇,查一查历代学者的研究、阐释,就会发现意见实在太多,似乎谁的看法都有一点道理,谁的看法也都不可尽信。其实今天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至少可以释然一半,因为诗歌之美往往就在于它的朦胧,在于它给读者营造出了一个指向不明的歧义空间,这样理解会有这样的味道,那样理解又会有那样的味道,于是越读也就越有味道。今天就说的这,欢迎大家一起坐而论道8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