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
喓喓(yāo)草虫,趯趯(tì)阜螽(zhōng)。未见君子,忧心忡忡(chōng)。亦既见止,亦既觏(gòu)止,我心则降(hóng)。 陟(zhì)彼南山,言采其蕨(jué);未见君子,忧心惙惙(chu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yuè)。陟彼南山,言采其薇(wēi);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一、注音识韵第一章:螽、忡、降1(hóng),冬部;
第二章:蕨、惙、说2(yuè),月部;
第三章:薇、悲、夷,微部
〔1〕降:《唐韵正》:“古音洪,凡降下之降,与降服之降,俱读为平声。故自汉以上之文无读为去声者。”
〔2〕说:古同“悦”
二、逐章释义喓喓草虫1,趯趯阜螽2。未见君子。忧心忡忡3。亦旣见止?,亦旣觏止?,我心则降?。
〔1〕喓喓:声也。草虫:蝗属,草螽。郝懿行《尔雅义疏》:“草螽,诗作草虫,盖变文以韵句,虫,螽古字通也。”
草螽
〔2〕趯趯:跃貌。阜螽:蚱蜢。阜螽又称螣,俗称蚂蚱,稻蝗是其中一种。
稻蝗
〔3〕忡忡:犹冲冲也。
〔4〕止:语辞。
〔5〕觏:遇。
〔6〕降:下也。
○喓喓鸣叫的草螽,趯趯跳跃的阜螽,没见到你君子,我忧心忡忡。既然见到了你,我的悬着的心才放下。
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亦若周南之卷耳也。
陟彼南山1,言采其蕨2。未见君子。忧心惙惙3。亦旣见止,亦旣觏止,我心则说?。
〔1〕陟:登。登山:盖托以望君子。
〔2〕蕨:鳖菜。一种野山菜,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地下。早春时于根茎上随处生叶;初生时似鳖脚,故又称鳖菜。嫩时可食,味道滑美,至今仍为时鲜野蔬之一。
蕨
〔3〕惙:忧貌。
〔4〕说:同“悦”。先秦时尚无“悦”字,故以“说”字代之。
○登上那南山,采摘那蕨菜。没有见到你君子,我忧心惙惙。既然见到了你,我的心儿才愉悦。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1。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旣见止,亦旣觏止,我心则夷2。
〔1〕薇:野豌豆,小巢菜。多年生草本,茎柔细,茎叶气味似豌豆,可食,籽粒可以炒食。又名野豌豆、小巢菜。
薇
〔2〕夷:平也。
○登上了南山,采摘那薇菜。未见您君子,我心儿伤悲。既觏见君子,我心变平静。
三、玩索赏析从章法上看,这首诗共三章,每章七句。这个结构不多见,可能是想抒发见到君子的快乐,和内心的安宁。所以,每章前四句为一小节,后三句为一小节。这是从音律节奏上看。正如《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我们看的是诗,但君子作的是歌。歌词考虑音律和节拍。《尚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所以先秦诗歌是要配上节拍和旋律的。并且,有专门的音乐机构,这个机构权力很大。不仅管祭祀、燕飨、婚礼等的使用的音乐,还管教育。相当于现在的文广部和教育部的功能。前面四句讲未见君子时的忡忡、惙惙、伤悲,后面三句写既见君子时的放心、愉悦、平静。
既然是歌,则必须合节拍。我猜想这儿的节奏应该是这样的: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也就是说,分成四小节,每一小节最后一字押韵。最后“我心则降”的后两字必须延长声音,以补足节拍。后面两章也是这样的节拍。这样大概便于抒情吧?不然,它就可以像《小雅·出车》中这样写道: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我们发现把“既见君子”变成了“亦既见止,亦既觏止。”其余完全一样。
实际上,这两首诗应该是姐妹篇。只是《草虫》属于风,偏向于抒情,《出车》属于《小雅》,偏重于叙事。前者,不实指到具体的人,多了诗意。“君子”可以指《出车》里的南仲,也可以指某个普通人的丈夫,也可以指国君,而那个“我”可以指夫人,也可以指服役的臣子。也就是说这个我是可男可女。这不,《左传》里就有这样一段场景,用到了《草虫》。
“(襄公二十七年)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二子石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也。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子展赋《草虫》,赵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
这段话是说,郑简公在垂陇设享礼宴请赵文子,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太叔、二子石跟从郑简公。赵文子说:“七位跟从国君(享我),这是对我赵武的宠荣。请各位赋诗以完成君王的恩赏,我也可以由此明白七位的志向。”子展赋《草虫》,赵文子说:“真好啊!这位是人民的主人。不过我没有资格承担这赞美。”
这儿,子展是把赵武比作了君子,而陪宴的自己比作我。经历过灭门之祸的赵武立即谦逊的表示不敢当。
那么,这个君子究竟指谁呢?由于这首诗跟《小雅·出车》里使用了同样的语句,说明这不是抄袭,而是同一个作者。也就是说“君子”是指南仲,而“我”则是“尹吉甫”。不过模拟“妻子”思念夫君的口吻写出。
写作特色:
这首诗写思念,用了比兴,以草螽的鸣叫表示想得快要叫出来了,以阜螽的跳跃也是表示内心的激烈地跳动,担忧在征战沙场的夫君的安危,所以,用了忧思,既思且优。后面,用了降,对应前面的“趯趯”,很准确的表达了这种担忧的悬着的心因为平安归来终于落下来了。
而第二、三章,则用采蕨采薇,表示牵挂。《周南·汝坟》里也用伐其条枚条肄表示思念。至于后面的“惙惙”“伤悲”则意思差不多,只是根据押韵情况选择词语。后面的“说”“夷”也是押韵的选择。当然,二三两章可以颠倒吗?不可以。因为第二章韵脚是第二声,第三章是第一声。不同的声调表达了不同的情绪。变换使用声调,使得情绪有起有伏。更符合思念时柔肠千转百回的状况。
我们通过诗经的学习,学会各种不同表达思念的艺术手法,如用叠词,如用比兴手法,如用音韵甚至声调等。难怪,作家老舍提出修改文章时,要大声的读出来,这样不仅能发现错别字,不通顺的,还能发现拗口的地方。
以上关于音韵声调的分析,纯属个人看法,仅供感兴趣的同好参考。
拓展阅读:
《小雅·出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