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静女》是《诗经》中的一首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此诗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读此诗,宛如饮一杯天鹅贵腐,甜蜜而回味无穷。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翻译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诗经静女

静女赏析

这是一首民间情歌,它曲折地表现了男方赴密约得到女方赠送的定情物品时的喜悦。第一节,富有情趣地反映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故意和来赴约的小伙子逗乐的情景。本来事先约好,姑娘在城隅等待小伙子。当小伙子怀着热切的心情赶到约定的地点时,不了却丝毫不见心爱姑娘的影子。

这小伙子多么焦急失望啊!你看他抓头挠耳的走来走去,心神不安极了。谁知这天真的姑娘竟在故意捉弄他、考察他,隐蔽起来了。可以想见,当姑娘忽地露面时,两个人该有多么欢乐!姑娘把握住了对方的心理、感情,她要抓住这种心理和感情取得精神上的胜利,寻求心灵上的快慰,于是她“欲扬先抑”,避而不见,使得对方心急如焚时,她才跑了出来。

这不比一来就见到更加欢欣、更加富有情趣吗?小伙子憨厚的形象和姑娘活泼可爱的性格,男女双方那种纯真、深挚的爱慕之情,写得朴实自然,鲜明生动而耐人寻味。

第二节,写小伙子得到那美丽姑娘的定情礼物,喜爱无比。就在小伙子焦急失望的特定心境下,心爱的人不但忽然出现在她面前,而且赠送给他以珍贵的礼物彤管。这多么令人高兴!

经过失望而后忽然如愿以偿,那种喜悦的心情是异乎寻常的,只有这种特定情况下,在他的眼里,彤管才显得这么特别有光彩,特别美好可爱。

“说怿女美”,字面上写管彤之美,实际上是写对姑娘的爱恋,语意双关,含而不漏。第三节,进一步写小伙子对姑娘的倾慕情思。普普通通的、从牧放牲畜的地方采来的茅草嫩芽,在小伙子看来却“洵美且异”,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美人之贻”。

草芽虽然平常,但它出自情人之手,这也就变得美好而又富有意义了。野草是富有生命力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出土的茅草芽,更是充满希望。把它赠给心爱的人,寓意寄情都很深远。

它是爱情的美好象征,所以小伙子看他美得出奇。可是下文又对它加以否定:“匪女之为美”。这一否定是为了更好地肯定“美人之贻”。

地上的草芽千千万,要不是美丽的姑娘采来赠送给他的,那又有什么稀奇的呢?这是人物的感情给平常的事物涂上了一层美好的色彩。

这是富于魅力的爱情幻觉的表现,也是热恋中的情人之间感情互悦的审美心理所致。这样先肯定后否定,再转而肯定,不但文笔曲折,而且突出强调了小伙子对姑娘的深挚爱情。

这首小诗,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十分亲切,表达感情也更加直接。他用洗炼、朴实的文笔,巧妙地抒写了一个在热恋中的男子的真情实感,写得具体深入,选择的事例凡而不俗。

作者捕捉了爱情生活中十分有趣、富有典型意义的几个“小镜头”:“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借此真切地描绘了一对天真无邪的青年男女热烈欢乐的恋情。

感情的缠绵,热恋的情趣,都表现的极其自然、生动。诗意一层深入一层,引人入胜。行文波浪起伏,富有变化。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文字虽然不多,余味却无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