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1
毛苌墓
我们都知道孔子编订《诗经》,《诗经》传抄于世,又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怀揣的《诗经》都成了烫手山芋。此时鲁国人毛亨手中有一本,他只得携带家眷一路北逃,至武垣城定居下来。
后来到了汉景帝时期,河间王刘德遍求天下“善”书,得之即工整誊抄,“留其真”。此时,毛氏《诗经》已经传到了他的侄子毛苌手里。当刘德知道自己国内有一位能够诵经解义的大贤,大喜过望,“礼聘再三”,请毛苌出山,封毛苌为博士,并在都城乐城东面建造日华宫(今泊头市西严铺),北面君子馆村建招贤馆,命毛苌在此讲经,传授弟子。
献王刘德在位二十六年,对中国古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传承发扬《毛诗》更是首功。自此,毛氏《诗经》也力压其他三家诗,成为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诗经》。
据《嘉靖河间府志》记载,今诗经村镇君子馆村就是当年毛苌讲诗经之地。毛苌一直定居于此,去世后亦葬于此地。毛苌墓在今三十里铺村小学校后院。至笔者寻访时,小学早已废弃,不得入。毛墓在60年代被毁,年重建,今存旧碑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