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琼瑶小说《在水一方》(蒹葭)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主题歌词、之前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朗朗上口的四字一句的古诗文《硕鼠》以及表达美好爱情脍炙人口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均出自《诗经》。
最为神奇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带领团队研究发现了抗疟新药青蒿素⑴*的这位女性之名,与《诗经》之《雅》中鹿鸣一则完美契合,使得《诗经》更为国人瞩目惊奇,掀起学习《诗经》的热潮。
初看《诗经》,比起唐诗宋词较难读懂。难读懂的原因主要有二种,一是生僻字多,读诗经时就好像是一名要刚开始认识汉字的小学生一样,需要查字典标注读音字意。二是《诗经》的艺术表达方式多为借物喻义,以动植物借喻多,出现各种昆虫鸟兽。其中好多“物”的含义和称呼等,现在几乎不用。
慢慢理清这二点之后,《诗经》呈现出的特点是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诗经》中的《风》,我读了之后认为就是风土人情,反映劳动爱情等日常生活。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十五国风的“氓”“七月”二首诗篇幅稍长外,其余每首诗都简短精练,且写作手法运用复叠字句较多。
阅读来源《诗经》中有很多诗句现在依然使用,其美好找不到可以用白话文解释替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
图片来源:世园会中国馆《诗经》中表达爱情的诗较多,而我更喜欢并为之感动的是这首送别亲情诗《燕燕于飞》,一位深情厚意的仁兄跃然纸上。
《燕燕于飞》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这是一位国君送别诗,即将远嫁的妹妹像燕子轻轻巧巧欢快的飞去飞回的不舍,哥哥的担忧叮咛惦念祝福尽现其中,还没送别已像燕子归来一样的盼望着,且用叠字燕燕,更增强了难舍的手足之亲情。
而这首《东方未明》,我看到后不由得笑了,描述像极了我们现代工作某职业值夜班的情景,只不过这里的颠倒衣裳这么解释:和衣而卧。颠之倒之,是刚躺下接到指令又起来去面对狂夫瞿瞿(qu,瞪着眼晴的样子),只是,都是坚持在工作岗位敬业认真履职,已经习以为常。
你猜,是像哪种职业呢?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图片来源:百度《诗经》小雅中《鹿鸣》《鹤鸣》《白驹》《鸿雁》,看到这题目,就觉得很美好。鹿象征美好,呦呦,是鹿的鸣叫声,苹、蒿、芩都是指蒿类植物。
诗词在不同的环境时代应当有不一样的意境解析吧。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而屠呦呦团队的这项抗疟科研成就已经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像诗经中所写,美好的声名传遍全世界,那种钻研奋斗的精神更值得学习!
(1)*资料来源:百度
(2)诗词原文来源:吉林文史出版社(武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