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好诗才是好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我谈一下我的拙见。
这要诗的发展说起。
中国最早的诗禹妻涂山氏的“候人,兮猗……”。第一部专著是《诗经》,对我国诗歌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诗经》流传几千年了,还长盛不衰,就是因为《诗经》的魅力在那里。一直到隋唐以后人们才有了格律,但有还没有那么严格。到了宋以后,对格律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明清,好像非格律不是诗。框框越多,束缚越多,反而如唐宋时代产生那么多伟大诗人了。
到了上世纪初,西方的文化涌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了。有一些外国回来的学者在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对中国文化持全面否定态度,甚至连汉字也要废除,甚至要推广拉丁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以后有了现代诗,完全突破格律限制,甚至连韵都不押了。仿佛又从一个极点又到了另一个极点。
幸好有些有识之士的坚持,我们的文字才保留下来。要不然我们连祖先写得字都不认识了。
真正好的诗歌是既要尊重传统,又不要墨守陈规,有所突破。大家都知道隋炀帝杨广是个昏君。其实杨广也是具有雄才伟略文武双全的人。他写得《春江花月夜》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诗歌里的绝代双骄。他写的《纪辽东》,是现今见到的最早的年代可考的长短句,即“词”。宋人王烁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多。”
大家知道,就宋词而言,光词牌就有几百种。有的词牌还有变体。何为变体?就是在原来词谱基础上有所创新。要是现在某些人看来,就是和原曲牌相比,有点出律,但确实写得挺好,就被当做“变体”流传下来。
所以说平仄韵律只是诗的一种表现形式,内容才是真正的内涵。当然形式和内涵俱佳的诗成为好诗。在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内涵意向为准。有人做过比喻。形式就好比盛宝珠的盒子,而内涵却是宝珠。你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即使包装的盒子有些简陋,但还是价值连城。假如你有一个精美的盒子里面包的是破铜烂铁,也值不了几个钱。
所以说,诗好坏,不能只拿格律和一些规则去扣。内容好的诗才是好诗,当然再有形式美更佳。我们绝不能做买椟还珠这样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