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称诗经为思无邪

《诗经》作为五经之一,既讲民间之爱情、疾苦、民俗,又讲士大夫之求贤、宴友、怨刺、赞美、讽谏,还讲君王之功德。孔子以“思无邪”来定位《诗经》,即以《诗经》来宣扬正道。

一:《诗经》类别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种类别。民间之诗为风,主要讲爱情、疾苦、民俗等。士大夫之诗为雅,雅分大小,小雅主要讲求贤、宴友、怨刺等,大雅主要讲赞美、讽谏。祭祀之诗为颂,主要讲功德。

孔子为何称《诗经》为“思无邪”

风讲爱情,比如《关雎》表达爱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如《硕人》描述美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比如《采葛》表达思念:“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讲疾苦,比如《式微》感叹不得已而辛劳:“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泥?”;比如《硕鼠》对剥削表达愤怒:“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风讲民俗,比如《七月》描述了生产活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孔子为何称《诗经》为“思无邪”

小雅讲求贤,比如《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讲宴友,比如《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讲怨刺,比如《小旻》:“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孔子为何称《诗经》为“思无邪”

大雅讲赞美,比如《生民》赞美周人始祖后稷善于从事农业:“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粟,即有邰家室。”讲讽谏,比如《抑》讽谏君王改正缺点:“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孔子为何称《诗经》为“思无邪”

颂讲功德,比如《清庙》歌颂周文王功德:“济济多士,秉文之德”。比如《駉》借马来歌颂鲁僖公有作为:“思无邪,思马斯徂。”

孔子为何称《诗经》为“思无邪”

《诗经》被后人引用,意义会有所扩展。比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形容美玉,但孔子用它来教导弟子为学需要切磋琢磨。比如“青青子襟,悠悠我心”,本是爱情诗,曹操却用它来表达求贤之心:“青青子襟,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诗经》写法

在写法上,《诗经》有赋、比、兴。直叙为赋,比喻比拟为比,借景抒情为兴。比如《静女》直接描述约会场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是赋。比如《关雎》雎鸠比作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比。比如《伐木》讲鸟鸣比作求友:“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也是比。比如《风雨》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之前,添加一句“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这个“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就是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艺。风雅颂,是对这首诗篇而言的;赋比兴,则是对诗篇内部的诗句而言的。

《诗经》的影响在后世诗人的创作中也看得到影子。比如王勃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直接描述,即是赋。比如李白的《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将秋霜比作白发,即是比。比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将敬亭山比作人,也是比。比如崔颢的《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就是借景抒情,即是兴。

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为?”可见读《诗经》,和其它书一样,学以致用都是第一条原则,要能处理事务,能使于四方,不可迷恋于华丽的辞藻。这也是“思无邪”的意义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