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有一本职业手册,《礼记》!今天解读《礼记》说职业心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创业者鉴!先说这本书的内容,《礼记》记录孔子和弟子的生活问答,解读修身做人的准则,内容包罗万象。孔子是第一个办私塾,也是第一个创办职业教育的人,他的言论自然跟职业养成有关。《礼记》有两个作者,戴德选编85篇,著述《大戴礼记》,流传上出了问题,到了唐朝,只剩39篇。侄子戴圣编《小戴记》,因为写得好,被后人广泛接受,我们现在看到的《礼记》,就是他写的。《礼记》通篇表达了古人对职业的信仰和敬畏。曾子是孔子的晚期弟子,也是孔子死前的托孤之人,因为对儒学的贡献,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曾子病重,已经恍惚,子春在床边伺候。一个小童看见曾子铺的席子很漂亮,就羡慕地说“这是大夫用的吧?”曾子醒来说“季孙大夫赠送的,扶我起来,换席子。”儿子曾元说“天亮了再换吧。”曾子说“君子爱人,成人之美!”换完席子,曾子就去世了。在今天的人看来,曾子不是迂腐就是做作。其实,这是一次对弟子的职业教育。曾子说“席子是季孙大夫赠送。”显然,他在清醒的时候,默认了使用这个席子。当小童提出问题的时候,曾子敏锐地察觉到了核心问题,不是席子,而是混朋友圈子的礼。作为士,却越格使用大夫的席子,是不符合礼法规定的。防微杜渐,一旦在大事上越礼,会遭遇更大的挫折。孔子推崇礼教,目的很明确,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从表面看,这就是一个笑话!往深了看,就是一个伟大的理想,君王与士子共治天下,后来,真的实现了,在一代代弟子的奋斗中,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主流多年。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年。封邦建国,天下共主的场面仅仅坚持了年,后来的诸侯,根本不把周王室,放在眼中,春秋战国乱成了一团。孔子当然知道,《春秋》就是孔子参与写作的。四书五经全套8册论语国学经典译注诗经易经孟子大学中庸礼记尚书春秋左氏传中华哲学书籍精粹原版书籍HD京东好评率96%无理由退换¥.8购买我们可以否定古人的高贵,却要继承古人的经验教训。曾子坚持换席子,就是要告诉弟子,出来混,要看清自己的位置,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酒桌上,位置是有讲究的,任何社会团体都有一个明晰的规则,否则就乱套了。曾子是搞教育的,我们想了解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心!曾子就是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理想,至死不渝!无论朋友还是对手,都会为他的坚持给出敬意的回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