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诗经》这几句诗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关雎》是排在《诗经》的首位文章,这几句诗有说法是描述一位“君子”追求爱人的民间的爱情故事,其实不然。在西周奴隶社会时期,“君子”这一称呼是泛指贵族阶层的。其实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表达的是赞美新娘,歌颂婚礼的美好祝愿。
回到正题。
在我国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历史印记——诗词歌赋。今天我所熟知的“诗词歌赋”大多来源于唐代以及之后的朝代。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及它的总编纂者——中华“诗主”尹吉甫。
尹吉甫一、”老少皆宜“——《诗经》
《诗经》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描述了由西周到东周时期的社会风貌,成书于春秋中期。其中不仅有描述爱情的篇章,还有关于各个阶层的状态,涉猎范围广大,堪称周朝的“百科大全”。
《诗经》最早的名称是“诗三百”。关于《诗经》,它的另一位编纂者孔子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孔子说,“诗三百”主旨就是思想纯正,没有杂念。君子可以用来修身养性,而君王可以用来修德治天下。可谓“老少皆宜”
中华”历史鼻祖“司马迁说,“诗三百”一定是先贤前辈发奋图强写出来的“圣篇”。
后来流传下来的版本,一共有多首,后人就称作诗三百。汉武帝时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所以“诗三百”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诗经》。
孔子塑像二、《诗经》的由来和构成
传说在周朝的时候,周天子喜欢听“歌曲”用来借鉴,修正自己的错误。设立了一个采诗官,专门收集天下各类能够反映民间风貌状态的歌谣,然后由太师尹吉甫整理、谱曲,再献给周天子听,辅助周天子施政。在秦朝的百家争鸣时,诸子还会引用其中的诗句用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后由孔子编纂整理。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的代表基层状态,是由民间收集来的,占《诗经》的大部分。
《雅》代表的是中上阶层的状态,是由贵族阶层所作。
《颂》代表的是整个社会、宗教的状态,由宗庙祭祀歌曲组成。
关于《诗经》有这么一个小故事:相传周天子宴请群臣,由于当时周朝的等级制度森严,极为讲究君臣之礼。所以一众大臣虽然是来赴宴的,但是一个个都是提心掉胆,生怕自己出错。周天子本意是想把大臣们都叫到一起沟通一下感情,顺便看看自己有没有什么过失,没想到气氛如此尴尬。这时一位乐师唱起了一首以小鹿叫声开头的曲子,我大概的给大家描述一下:“
一群小鹿呦呦地叫,在那旷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起个调。一吹笙管簧片颤,捧着贺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说理讲事我一定听。
一群小鹿呦呦地叫,在那旷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做人榜样不轻浮,君子模仿修德行。我有美酒甘又醇,宾客喝下乐开怀。
一群小鹿呦呦地叫,在那旷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起个调。弹瑟弹琴唱起来,大伙高兴一起笑。我有美酒甘又醇,嘉宾心中美滋滋。”注:在周朝,鹿象征着君子的高洁和品德。
此曲一毕,君王大臣纷纷喜笑颜开,沉闷的气氛顿时烟消云散,主人开怀,宾客畅饮,各自尽兴而去。一代枭雄曹操,还把此诗的前四句直接引用在他的《短歌行》中,用来表现自己的爱才之心。
《诗经》孔子编纂之后,传给了对诗的领悟力最强的子夏。(子夏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周宣王三、能文能武——尹吉甫
尹吉甫时春秋时期的尹国人,是尹姓和吉姓族人共同的太始祖。尹吉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人,任太师期间,为了了解民间疾苦,给周天子收集民间的歌谣,同采诗官一起深入民间,体验民间生活,与老百姓对话。最终编纂出中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总编纂人,所以尹吉甫被后世称为中华“诗主”。
尹吉甫在周朝时期,是出名的贤相能臣。他是三朝元老,曾辅佐三代周朝的天子。在周宣王时期,任命为太师,不仅对诗曲有极深的造诣,领兵打仗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一次太师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率领军队,一路打到太原,最后在平遥一带驻防。驻防期间,在平遥修城墙,训练军队,抵抗外族入侵。设立讲经台,为当地的老百姓传播文化知识。现在的平遥古城将尹吉甫奉为平遥建城之祖。
之后又发兵南征,负责征取南淮夷贡物,深受皇族宗室的倚重和信赖。尹吉甫任太师期间,整顿吏治,对官员的行为做出了警告和规范,不得欺压百姓鱼肉乡里(这在奴隶社会是很难得的)。废除“藉田礼”,让天子对土地私有化认可,使百姓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许多。尹吉甫辅佐周宣王期间,使逐渐低落的周朝整体国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完成了周朝的中兴。
周幽王四、“猪队友”——周幽王
作为文武双全的三朝元老,尹吉甫在任职期间发光发热,尽心尽力的辅佐着他心爱的周朝。有句话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人再有能耐,也得遇到一个能看出他才能的人,尹吉甫能够完成这么多的功业,都是他遇上了贤明的君主。然而英雄暮年之时,却遇上了他这一生最大的”猪队友“,而这个猪队友不仅把他所有的功业毁于一旦,还活活把他给气死了。这个猪队友就是——周幽王。
提起周幽王,大家肯定听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周幽王的昏庸无道,为了博美人一笑,竟然以诸侯的信任为代价。最后死的一点也不冤。
周幽王在位期间,荒废朝政,整日沉迷于每色歌舞之中,选人用人都是些谄媚的佞臣奸人。尹吉甫眼看着先王传下来的江山就要毁于一旦,感到痛心疾首。忧国忧民的他,经常向周幽王直言进谏,最开始周幽王还尊重他是元老,虽然不听他的谏言,但也不会说什么。
到了最后一次进言,周幽王被尹吉甫的谏言弄的心烦,竟然当朝痛骂了尹吉甫,让尹吉甫赶快辞职。散朝回家后的尹吉甫,想到先王的贤明,再对比现在的周幽王,越想越气,无奈之余,只得辞职返乡,最后被周幽王活活气死了。
而这位周幽王在,”烽火戏诸侯“之后真的遇到了外族入侵,点燃烽火求援,诸侯五亿人前来,最后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关雎》结语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囊括的社会风貌,人民状态,宗教祭祀。对于我们研究早期的中国历史有着重大的作用。而尹吉甫的结局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其实并不平庸,只是怀才不遇,希望大家都能遇到属于自己的“伯乐”,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我会给大家详细介绍《关雎》,还有为什么《关雎》为什么可以排在《诗经》的首位,感兴趣的小伙伴请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