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期我们为什么要读诗顶端新闻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小娟

春天来了,人心也开始暗香浮动,向往着外面的世界。

毕竟,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红透大江南北的网红语,充分表达出中国人对诗词的热爱。

春节期间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洛阳初中女生邓雅文、平顶山女警胡艳琴的精彩发挥,让亿万河南父老在电视机前大呼过瘾,也让全国人民见识到了古诗词之乡——河南这块神秘的土地上蕴藏着的巨大诗韵能量。

如今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荷包里的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能力走到远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然而,内心深处的诗情画意却越来越少。

当我们带着孩子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许多人只会感叹真美,却不知教孩子吟诵那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当我们和小伙伴一起去到沙漠里看落日余晖,只知道拿出红纱巾摆POSE,却早已忘了那句传颂千古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当我们花重金带着父母来到幽静的山中禅居住宿,却只忙着留意餐厅里那花哨的菜色,却早已把小时候都会背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忘得一干二净......

是的,古诗词离我们并不遥远。

相反,它们的一字一句都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诗词,正是对人生最精炼的总结。

在诗、书、画三种表达形式中,诗无疑是最精华的存在,是先辈们最智慧思想的结晶,更是历史存在的最好见证。

它们的痕迹和岁月一起,经久不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年少时背的诗,会悄悄地在心里生根。

等到某一天触景生情,在那一瞬间,你会蓦然发现,这些古诗词正带着数千年的墨香穿越而来,在我们的灵魂中风云激荡。

正如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兼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王国钦所言:诗词应该成为每个人生命的底色,不仅能提升个人魅力,更能让人净化心灵,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静下心来,找回继续前行的动力。

(王国钦特别钟爱中国古诗词)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

作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兼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同时又是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王国钦对于中国的诗词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咱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书、画三种文化形式,诗绝对是老大。

不过在当今的时代,由于利益,书和画的市场价值要远远大于诗。

这有点搞反了,书画应该是诗歌内容的承载者,但是现在的书画更值钱。

王国钦无奈的一笑道。

从古至今,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了牙牙学语读古诗的时光。

从《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到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等,

这些传颂了千古的诗作名篇,几乎都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孩提时代。

在孩子们生命中第一次读诗的时候,接触到的就是这些千古佳作。

谁能想象得到,多年前的中国,诗经里的爱情诗就这么通俗耐读优美热烈!

王国钦感慨的说。

全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化一直在传承,从未断档,这其中,诗歌起到了非常卓著的作用。咱们当代人,更要有一种传承历史的责任感,就要让诗词融入到每一个牙牙学语孩子的血液当中,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埋下诗歌的种子。

对于传承这件事,河南省实验小学资深语文老师潘志永事实上一直在身体力行。

从教19年来,教出的学生有不少人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

我的班级里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在他们小学毕业之前,必须要会背首中国古诗词,才算圆满完成小学课程。

在潘志永老师的手机里,常年存着首古诗词,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每个年级,每个阶段,背哪类诗,潘志永老师的心里像明镜一样。

并且在他的语文课堂上,经常给孩子们背诵古诗,播放古诗词的幻灯片,让孩子们更加身临其境般的理解古诗词。

(潘志永的学生们出游咏春)

启蒙阶段的背诵很重要

一说起死记硬背,许多人都会浮现出鄙视不屑的表情。

事实上,对于诵读古诗词,尤其是从娃娃抓起的诵读古诗词,所谓的死记硬背是在业内比较认同的一种方式。

要想真正让中国的诗词之美永流传,必须靠孩子们,所以从启蒙阶段就开始背诵,这种方式还是不错的。王国钦说。

许多人都有过亲身体验,凡是能脱口而出的诗词佳作,多半得益于上学期间的语文课堂,老师一边又一遍的督促背诵。

真正踏入工作岗位之后,背诵古诗词就成为了一件非常劳心伤神的事——

因为记忆力大不如前了。

孩子的记忆力惊人,依靠这种天赋去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名篇名作,速度和效率明显高于成年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求学生必须要背诵,不管你懂不懂涵义,先会背。潘志永说。

在他的经验中,孩子从3岁就要开始接触古诗词,由家长带领着诵读,或者让孩子听一些有声诗词读本。

孩子肯定听不懂,但是家长可以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这种氛围最能打动孩子。有一句话叫熟能生巧,背诵的多了,即便只是死记硬背,自然也就埋下了诗词的种子。

一旦进入到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就可以给他们讲解诗的意境和含义。

10岁以后的孩子们都可以比较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了,不管是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理解起来会更加深入到位,这个时候就要加入丰富的故事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开拓孩子的想象空间。

潘志永举了一个例子。

例如在一个寒冬,北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

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的下起了雪。

这时候就突然懂得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夏天,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你曾经听不懂的却会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一直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某个人,就忽然明白了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王国钦说。

(王国钦说,在诗书画三种表现形式中,诗的地位最高)

喜欢写诗总归是好事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诗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站到了高高的塔尖,成就斐然。

你想过没有,如果仅仅是他们几个塔尖的人物,中国文化绝不会这么源远流长,也不会这么璀璨。王国钦说。

我们需要鼓励更多人加入进来,巩固壮大我们的塔基,这样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有许多人可能真的是才气不够,但是人家天天写,这种精神也是值得鼓励的。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成为诗人,但要保证自己有一颗诗意的心。

然而,在历史上,因写诗而闹笑话的名人也不少。

例如民国时期的韩复榘,人称山东王。

由于读过几年书,有些文化水平,但是不扎实,平常喜欢写些打油诗。

有一次,雷雨天气,雷声隆隆。

韩复榘诗性大发,随即吟出一首《咏闪电》诗:

忽见天边一火练,莫非玉帝在抽烟?如果玉帝不抽烟,为何天边一闪电?

在趵突泉边,韩复榘又作诗一首:

趵突泉,泉突趵,三个泉眼一般粗;咕嘟咕嘟往外冒,咕嘟咕嘟又咕嘟。

在泰山又作诗一首: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边细来下边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边细来上边粗。

韩复榘所作的这三首诗,没几天就传遍济南城的街头巷尾,直至今日还是笑谈。

虽然是个笑话,但中国人对诗词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尤其是在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上,诗词通常拿来明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不一定能让谁真的就英勇赴死了,但是至少可以激励志气净化心灵,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意义。王国钦说。

有一句俗话叫做多一位诗人,就少一位贪官,自古以来以诗反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