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写的这首诗,为何

《诗经》之所以能成为五经之首,除了在伦理方面的教化作用外。与其对当时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真实记录,从而产生的史学价值也有关。但能为大众广泛接受传播则和其文学性有关,你可以从诗经优美的文辞中,真切地感受到诗经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即使相隔数千年,你也可以与不同时代的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这首《燕燕》,就是一首文学性和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历来有不同说法。我们就以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来解读。据说这是号称中国第一位女诗人的卫庄公夫人,庄姜在卫恒公去世后,送与自己情同姐妹的恒公之母戴妫回陈国时所写。王士禛在《分甘余话》中称这首诗为“万古送别之祖”。那么这首诗除了在写作时间上最早外,还好在哪里呢?下面我们会尝试一边解读意思,一边从写作手法上来赏析。

全诗四章,前三章虚笔渲染离别氛围。第四章由虚转实,具体刻画被送者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赏读。

一、画工手笔,比兴结合,乐景写哀。

1、释义

诗的前三章一二句写景,描写天空中燕子成双成对,上下翻飞的情景。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差池,不整齐。形容燕儿相随的翅膀飞翔时上下拍动,不整齐的的样子。“颉之颃之”颉、颃,向下飞,颃,向上飞。形容燕燕双飞时,扬着翅膀相随,忽而向上飞,忽而向下飞的样子。“下上其音”上下与上章颉颃相对应,形容鸟儿相随上下飞行时,发出的欢快的鸣叫声。

前三章三四句,交待此行的目的,送妹妹回娘家。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之子于归,在诗经中一般表出嫁。但归本身也有回娘家的意思,归在这里指大归,一去不回的意思。野,古外城内为国,城外为郊,郊外为野。“远于将之”将之,执手相送的样子。此句为倒装,原句将之于远。“远送于南”南,指陈国方向,卫国的南面。闻一多认为南通林,指郊外。对应上文远送于野,有渐行渐远之意。

2、鉴赏

首先,笔法刻画精细,朱熹形容譬如画工一般,诗中对燕子飞翔时羽毛、形态,声音的描绘,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

其次,比兴结合。所谓比,就是打比方。所比之物于被比之物应有相似之处。兴,托事于物,所托之事与被托之物不必相似,有某种关链,能让人理解即可。关于比和兴的区别,唐代诗僧皎然说: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也就是比重在形似,兴重在义同。

形似,也就是说庄姜和妹妹也和天上的燕儿一样相随相伴而行。义似,姐妹俩的情感,和燕燕一样深厚,要知道古代女子,特别身份尊贵的,很少会去到郊外,不是情谊深厚,难舍难分,怎会执手相送,远至于郊外。

再次,作为艺术手法,兴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起。兴具有情感性,兴的形象可用于起情。本诗比兴结合,以燕燕双飞的欢畅起情,反衬出姐妹离别的哀愁伤感。感情和燕燕一样深厚,却不能和它们一样,继续相伴,天涯海角。也许就此一别,再无相见之日。以乐景写哀,倍添其哀,也为下文情感的爆发作好了铺垫。

二、眼力不及人远,以时间引领空间。

1、释义

前三章最后两句,写妹妹戴妫走远后的情形。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远望。弗及,达不到。庄姜目送妹妹远去,泪如雨下。“伫立以泣”形容时间长,妹妹走了之后,她还哭泣了很久。“实劳我心”劳,指思念太过,以至心力交瘁。

2、鉴赏

瞻望弗及”两句是本诗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句子。好在哪里呢?首先,好在眼力不及人远。《彦周诗话》论此二句:

真可以泣鬼神矣!张子野长短句云:眼力不如人,远上溪桥去;东坡与子由诗云: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皆远绍其意。

就是说这两句写得太好,惊天动地。张子野和苏东坡的这几句诗,都由此两句演化而来。被送之人已走远,无影无踪,送别之人却还在瞪大了眼极目远望,想以自己的眼力去追随被送之人。却怎么也追不上,思念太甚,突然悲从中来,泪如雨下,久久伫立,心神俱伤!

其次,从审美结构上来看,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的好,还在于承接前两句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展开了一幅以时间引领空间的画轴。所谓时间引领空间,就是以时间为导向,以空间为为归宿的开放性审美结构。比如说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面所有的愁思,都经由夜半(时间)的钟声收摄到客船(空间),这里的空间既是一种物质空间,也是一种精神空间。在这个精神家园中,思乡之情被激发出来。从而整首诗的乡愁弥漫,浓郁感人。

在本诗中:远送,瞻望弗及都有时间性,都归摄于野,在野这个物质空间里,因为目力不及人远,精神空间中的离愁别绪,与天空中燕燕形成对比,思绪万千,终于情感爆发泣涕如雨。

三、实笔刻画,突出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1、释义。第四章实笔勾勒妹妹人品性情。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仲氏,排行老二,二妹。任只,值得信任。塞渊,秉性诚实宽厚,胸怀博大。终温且惠,淑慎其身。终,既……又……。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先君,指卫庄公,姐妹俩共事一夫。勖,劝勉。寡人,庄姜自称。

第四章大意:为什么妹妹值得信任,因为她是一个心胸宽厚,诚信的人。性情既温柔又贤惠,心地善良又小心谨慎,常以先王卫庄公留下的嘱托来劝勉我。这样好的人怎舍得离开啊!

2、赏析

首先,本章在写法上先首括描述人物性情人品,再写人物语言,动静结合,人物形象鲜明浮凸。同时,实笔写旧日情分,和前面虚笔写景互为衬托。将诗的意境和内容容量拓展得更丰富,场面更开阔。读来更觉情感深挚、至诚。

其次,本章刻画出妹妹的人品之好,写出了自己不舍得她的原因。和前面的内容一映衬,觉出两人感情之深厚。这样美好真挚的感情却不能长久持续下去。时间是无垠无限的,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却只能是短暂的。以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情感,这是一种生存真相的显露。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正是悲情产生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这首诗之所以被称为万古送别之祖,不仅是因为写作时间上早,也不是因为是第一位女诗人所写。而是由文学和艺术手法的高明,以及作者真挚的情感所决定的。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是有情感穿透力的,因而能不受限于时空,感染到每一个读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