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是一个诗教大国,我们最古老的胎教,用的就是诗经。据说,周文王的母亲怀孕后,每天都要做一件事,就是令瞽诵诗。
生活在现代化的快节奏之中,若只顾着沿道路加速行驶,必然会忽略两旁美的风景。所以,我们不妨把脚步放慢,让努力挣扎向前和脆弱敏感的心看到风景,看到诗,看到美。
关雎先秦:佚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美好的女子在浅水中采摘荇菜。这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任凭“君子”尽情地欣赏——姑娘在劳动,自然不容易发现远处的“敌情”。她弯下腰身的姿势,又突显出身材之婀娜。而她下水时总要向上挽起裤腿儿,这又露出了一截养眼的皮肤来……想起徐志摩的诗:“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水草,可以缠住她的脚,牵着她的手;水草,可以跟她走……
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在三百首诗中,最喜欢的莫过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千古绝句经久不衰,得以让今人与古人跨越时空的距离,共同去瞭望那在水一方的伊人。
诗经·陈风·月出先秦:佚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诗从望月联想到意中女子的美丽,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体态,越思越忧,越忧越思……深沉的相思,美人的绰绝,月夜的优美,构成了动人情景,又别是一番诗情画意了。
国风·郑风·子衿先秦:佚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我猜想:创作这首诗的人首先自己是一个沉醉于爱情的人,或者说对爱情有深刻体会的人。即使是表一种情,选择的意象也如此巧妙,选择对方那青青的衣领,不是你深深地萦绕在我的心中,而是沉淀于心的是你那贴身的青青的衣领。多浅显、贴切而又独特的意象啊。紧接着,诗人的情感急转直下,“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由前面深深的思念,转到了下面淡淡的怨恨:即使我不能去看望你,难道你也不能来看望我吗?怨由爱生,更能突出爱恋之深。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先秦:佚名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在短小的抒情篇章中,只有通过传神的“点睛”之笔,才可能写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时,四目注视,相对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这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虽着力而极自然。
国风·卫风·木瓜
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首来自三千多年前的诗歌,朴实地说着:你将果子送给我,我把美玉赠给你,不是因为要报答你,而是存了一颗永远交好的心啊!有人会说:“有谁会这么蠢呢?用价值连城的宝玉去换取随处可见的果子?”诗歌里却再三强调,真诚地述说:这并不是不是我人傻钱多,而是想要与你永远交好。因为在这份不等价的馈赠里,等价的,是我们的真心。
王尔德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其源泉是静静的回想的感动。那些惊艳了三千年的诗经,曾写尽了多少的繁华与泪水,激荡与哀愁,缱绻了多少相思。美到极致的事物,恍惚有些不真实,感动却依旧自心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