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诗经 >> 诗经评价 >> 诗经伐檀硕鼠蒹葭

诗经伐檀硕鼠蒹葭

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se四声),胡取禾三百廛(chan二声)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huan一声)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浱(chun二声)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qun一声)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sun一声)兮!

别人的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我的翻译

砍伐檀树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砍下的檀木放到河边,河水清澈泛涟漪,有人明明没有来播种,为何能得稻谷三百廛?有人明明没有来狩猎,为何庭院有獾肉?你们这些君子啊,根本不会亏待自己!

砍伐檀树做辐条,一声接着一声,砍下的檀木放到河的两侧,河水清澈,涟漪笔直荡开。有人明明没有来播种,为何能得稻谷三百亿?有人明明没有来狩猎,为何庭院有特色动物的肉啊?你们这些君子啊,根本不会亏待自己!

砍伐檀树做车轮,砍下的檀木放到河边,河水清澈,涟漪扩散,有人明明没有来播种,为何能得到古三百捆?有人明明没有来狩猎,为何庭院里有鹌鹑?你们这些君子啊,根本不会亏待自己。

我的感悟

《伐檀》是魏国的民歌,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这个其实是很鲜明的,他一上来就说了自己劳动中的景象,我们千辛万苦一下一下地砍倒檀树,就是为了做车子做轮子做辐条,我们呢,辛苦了那么久,却永远都坐不上车。

大体完全相同的三段,写上层统治者在干活?不!他们不干,他们不稼不穑,不狩不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能够取走大多数的粮食能吃到最多的肉。

其实百姓的困惑古往今来都有,有诗人把劳动民众比作蜜蜂,“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白居易写《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有诗人酸涩,“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虽然大家可能觉得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充满抱怨,但实际上对于更早的古人来说,这也是他们可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shu三声)!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yuan二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hao二声)?

女:通“汝(ru三声)。

别人的翻译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我的翻译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把我来照顾。发誓将要摆脱你,去到适合我的乐土,虽然说是乐土啊,却并不是我所住。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把我来庇佑。发誓将要摆脱你,去到适合我的乐国,虽然说是乐国啊,却并不让我向往。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为我操劳,发誓将要摆脱你,去到适合我的乐郊,虽然说是乐郊啊,谁在那里终日哭号?

我的感悟

说是大田鼠,实际上却是尸位素餐的官员,上面也提到了素餐,这些就是在说虽然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不能为百姓做实事的官员。百姓发誓要离开他们,却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地方能够生存,所以他们找不到住所,找不到向往的国度,只能终日哭号。

曾经费心费力喂养着的官员,却不肯出力来维持百姓的和平与安全。百姓失望,明明自己国家那么大,却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最后他们只能凶狠地试图用诗歌来驱赶这些官员,不让他们拿走自己的粮食。

蒹(jian一声)葭(jia一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u四声)洄(hui二声)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qi一声)萋,白露未晞(xi一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ei二声)。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一声)。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二声)。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yi三声)。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四声)。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三声)。

别人的翻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我的翻译

我相信不管是从格式来说,还是从押韵来说,还是从意境来说,我都没办法比它还好了。

我的感悟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但反过来如果诗中的“伊人”是美的化身,就像《洛神赋》里的洛神,那么这首诗反而是积极而乐观的,虽然可能顺流而下有艰险,逆流而上又遥远,但是他总是在不断地追寻,想要获得佳人的青睐。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恐怕都有一定道理,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朦胧的霜和露,还有影影绰绰的芦苇,共同把伊人给隐藏了起来,虽然我们看不见伊人的样子,但我们仍旧能够想象到她的遥远神秘而又飘飘欲仙的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1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