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读书常用的一个词叫“开卷有益”,可是究竟有什么益处呢?特别是读《诗经》这样一部三千年前的老古董,又有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上古时代有一个观点叫文史哲不分家,就是说一个文学作品既有其历史价值,又有其哲学价值,是三位一体的存在。例如《老子》、《庄子》,这两部书一般认为是道家开山之作,是正经八百的哲学著作,但是这两部书文字之优美、意境之开阔、修辞之精妙,绝对称得上是一流的文学作品。《诗经》虽然是诗歌总集,但是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而这些历史资料的可信度要比专门的历史著作《尚书》可靠多了;它包含了朴素、务实的世界观、价值观,而这些哲学观念比专门的哲学著作《周易》更容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现在学者们研究发现,《诗经》就是一个大宝藏,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学上,而且还有着宝贵的美学、文化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价值。要读通《诗经》,这些方面的知识都不能缺少,而一旦读透《诗经》,也就成为一个全才。懂了这个道理,自然就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专门研究一部书就能成为大学者,因为他找到了一个知识大厦的入口。
具体说学《诗经》的好处,我认为有以下两方面。
一、学《诗经》可以练就好口才,好口才都以真才实学为支撑。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文人斗嘴的精彩描述,就大量引用了《诗经》里的话。温(东吴张温)笑曰:“公既出大言,请即以天为问:天有头乎?”宓(温毖)曰:“有头。”温曰:“头在何方?”宓曰:“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也。”温又问:“天有耳乎?”宓答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能听?”温又问:“天有足乎?”宓曰:“有足。《诗》云:‘天步艰难。’无足何能步?”温又问:“天有姓乎?”宓曰:“岂得无姓!”温曰:“何姓?”宓答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宓曰:“天子姓刘,以故知之。”
如果不懂《诗经》,哪里有这妙语连珠,这不是口才吗?这才是有价值的口才,而不是光嘴皮子麻溜的口才。孔子教育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就是注重真才实学为支撑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诗经》的为政之用和识人论事的印证。
在孔子那个时代,一个人要想做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标准,那就是会背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就是《诗经》。虽然说唐朝诗歌冠绝古今,可是背熟的唐朝三百首可以做官吗?现在背熟了三百首现代诗能通过公务员考试吗?
为什么《诗经》就可以?
因为《诗经》涉及十五个诸侯国的诗歌,囊括了周人历史、祭祀宴饮、生产生活、战争行役、英雄事迹等等,可以说《诗经》是一部百科全书。读懂了这本书就可以成为全才,而政治要的就是全才。所以孔子感叹说:“一个人如果学习了《诗经》,还不会处理政事,那他就是学得再多,也没有用。”
为政是什么?就是对上和对下,不仅和事情打交道,也和人打交道,读《诗经》可以明白社会风气演变到什么地步,明白人民的生活状况如何,以此了解民情、了解民心,才能治理百姓。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知人情世态,说白了就是人情世故。
读《诗经》,最先接触的就是它的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诗歌的意境、音韵之美,再进一步,通过文字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了解历史才能珍惜现在,最后一步就是对比古今,从中抽象出一种情愫或者一种感悟,对现实人生产生或明或暗的积极影响,这就是哲学层面的收获。
《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书人当以《诗经》为石,攻己人生之玉。
诗经(精装,全2册)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4.5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