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首《定之方中》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像标题中的这个“定”字,指的是星宿名,又叫营室星,十月之交,定星在天空的正中出现,古人认为此时宜造宫室。诗中的“楚”指的是楚丘,周朝时属于卫国(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北梁堌堆景山遗址)。
手写《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根据《毛诗序》记载:“《定之方中》,美卫文公也。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漕邑,齐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说之,国家殷富焉。”这首诗是卫国人民对卫文公的赞美。“卫为狄所灭”所说的是卫懿公好鹤亡国,后来齐、宋两国立了戴公为卫国国君,戴公死后,由弟弟卫文王继位,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赶走戎狄。
卫懿公好鹤亡国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十月之交,定星出现在天空正中,卫国人民在卫文公的带领下,在楚丘这个地方建造宫室。“揆之以日”指的是根据日影来测定方位,人们在卫文公的率领下,有序进行着重建工作,先建造宗庙宫室,再建造居室。古人建造宫殿庙宇的时候常需要在旁种植各种树木,楚丘的宫室旁就种植了“榛”和“栗”,这两种树的果实可供祭祀。“椅桐梓漆”指的是四种树木,这四种树都可以用来制作琴瑟。
人们不只着眼于宫室的建造,也通过种植树木,开始畅想未来的琴瑟悠扬,人民安居乐业,载歌载舞。字里行间可以从中感受到卫国人民对于卫文公的信任和爱戴,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满怀憧憬。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第一节讲述了卫文公率领人民建造宫室、种植树木的场景,接着第二节就为我们讲述了勘测风水、占卜吉祥的过程。登临从前的废旧荒墟,沿着楚丘的地势,眺望远方的高丘和山冈。到低处观察桑田,占卜后的卦辞很吉祥,宫室的选址实在是很合适。
从“升”、“望”到“降观”,说明了观察得仔细认真,体现了卫文公的谨慎和重视,这样一位脚踏实地、立足长远的君主也正是卫国人民所拥戴和赞誉的。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
牝三千。
夜里刚刚下过一场及时雨,卫文公命令车夫,披星戴月地赶往田地里,查看农事如何。这也体现了卫文公对农耕的重视,不辞辛劳地亲身查看。卫国的百姓看到了君主如此勤劳国事,也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匪直也人,秉心塞渊”,这样一位正直的人,做事用心,眼光长远,实在是一位贤德之君。也正是因为有了卫文公的励精图治,卫国才能“騋牝三千”,兵强马壮,国富民强。
卫文公周朝后期,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国的实际控制权,各个诸侯国之间战事频繁,如果没有殷实的经济基础和足够的兵马战力,很容易被别国欺凌,严重的甚至会面临灭国的危机。卫文公能够在当时的局势下,率领卫国人民“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让卫国由弱变强,的确是一位值得人民爱戴和拥护的贤德之君。
关于这首《定之方中》,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欢迎一起交流。喜欢请点个赞呗,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