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799.html千年文坛,有不少有趣的洞房诗和新婚诗,有的甚至还入选了《唐诗三百首》,成为孩子们常诵读的启蒙诗,比如朱庆馀写的《近试上张籍水部》。虽然朱大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问考官张籍自己成绩怎么样,但读了前两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却总让不少人误会。除了唐诗,《诗经》中的洞房诗也不少,而且有不少是老师推荐学生诵读的,只是很多时候孩子们不一定能读得懂。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就有一位10岁的小选手很“不幸”地抽到了关于洞房诗的题目。这位小选手名叫卿熙容,是一位来自湖南长沙的小选手。小姑娘人如其名,在赛场上不但从容不迫,而且凭着巨大的诗词储备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在诗词大会小学组里成绩一直靠前。但这次抽到的这几首爱情诗,特别是其中一首洞房诗,还是考得她露出了一副“生无可恋”样子,让在一旁的主挂人董卿笑得合不拢嘴,嘉宾蒙曼老师也笑了。当时的题目是下图中这样,正确答案是A,小姑娘宾是C。第一首诗其实A这个选项很多人都很熟悉,它出自《国风·郑风·子衿》,写的不是古代的婚姻生活,而是婚前一位多情的女子写给爱人的诗。全诗可分为三小节,每一节的感情都层层递进。第一节“青青子衿”是起兴,对外衣领青青,自己的思念悠悠,后两句的抱怨翻译过来就是:“我不去找你,你就不能给你传音讯吗?”后面两节抱怨更强烈,愿对方不主动找自己,让自己一天不见他就像三个月那么长。整首诗写得是既泼辣,而又处处流露着痴心一片。第二首诗第二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同样出自《诗经》,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洞房诗,全文如下:《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首诗作者为民间无名氏,是一首祝福新人的诗,同样分为三小节。用桃花起兴,是因为桃花艳丽,桃树又多果,正好预示着夫妻能多子多孙。第一节前两句写的是桃花怒放的样子,后两句是夸这位新娘是宜室宜家的好姑娘。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是祝福二人早生贵子,全家和乐。整首诗喜气洋洋,流传了多年。第三首与前两首相比,这首知名度似乎要小一些,但却同样是写新婚夫妻的妙诗。全文如下:全诗同样是三节,每一节都描写了这对夫妻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画面。第一节写的是妻子叫丈夫起床,但是调皮的丈夫却说天还是黑的,妻子于是跟他说启明星都亮了,无奈地丈夫只能转移话题说今天要打只大雁回来给妻子吃。第二节则是写丈夫打猎回来,夫妻俩同桌吃饭的场景,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岁月静好。第三节写丈夫在饭桌上送妻子一只玉佩,感谢他天天操持家务。这三首诗都出自《诗经》,第一首写婚前,第二首写新婚洞房,第三首写日常生活,每一首都带着浓浓的民歌风味,都是流传了多年的经典。不过卿熙容小朋友答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这些诗对她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这三首诗大家喜欢哪一首呢?欢迎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