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安萍治疗皮肤病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50606/r6vjpb1.html二千多年前,有西面崛起的秦王嬴政覆灭中原正统六国——历时五百多年的群雄争霸,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在浩浩荡荡的昂扬态势中,嬴政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成为前无古人的始皇帝。但有趣的是,嬴政在自己的国土之中还留下了一个前朝的“诸侯国”。一、郡县之中的卫国众所周知,在建立起庞大的秦朝后,秦始皇在李斯的辅助和王绾、隗状等人的反对中推行郡县制。帮助秦始皇征讨四方的猛将没能成为新诸侯,辅佐秦始皇统治天下的文臣也未得到新领地。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通过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直接为秦始皇所控制。在诸侯争锋的数百年时间里,各诸侯国相对独立。而秦始皇一统,举国上下归属皇帝一人。尽管阻力不小,但郡县制终究还是得到落实。曾经冠以诸侯国之名的土地都以新的郡县命名。而有趣的是,在各地纷纷改换新面目之时,一个“诸侯国”却继续苟延残喘。这个在郡县之中毫不起眼的“诸侯国”,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也从未跻身霸主行列的卫国。不是曾堪称“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而是一直在一众强国之间的夹缝中苟活的卫国!二、小小卫国的过去岁月卫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存在感很小,但他也是一个历史久远的诸侯国。早在周公东征平定叛乱的商朝遗民后,周文王幼子康叔就被派去殷商故地建立新封国,以加强对殷商移民的控制。康叔的封国即是卫国,他就是卫国的第一任君主。初期,因为承担的是控制殷商故地及其遗民,维护国家稳定的重任,卫国的疆域也不算小。根据《左传》《逸周书》《史记》等的记载,卫国早期疆域基本囊括殷墟,北起武父(今河北省大名县),南至圃田(今河南省郑州东),西近东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东抵今山东滨海一带。在西周时期,卫国其实是当时一大强国。尤其是在政治上,在康叔、康伯髦和卫武公这三代明君的苦心经营之下,卫国数度显赫,发挥着如我们熟悉的齐国等东方大国一般的影响力。在西周晚期周厉王因国人暴动而出逃后,卫武公甚至取代周天子执掌过大局,即所谓的“共和行政”。而或许是把野心用错了地方,亦或是更多的继任君主都没有过人的政治才能,进入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后,原本强大的卫国反倒因不断内斗和国君荒淫而式微。诸如在春秋初期的卫宣公时期,卫宣公就以荒淫无道而“闻名”。《诗经·卫风》中《墙有茨》《相鼠》等名篇,就是在控诉他的暴政。而周平王四十九年(前),卫桓公又不顾郑国的强大,盲目挑起战争。在两国持续十余年的交手中,卫国不但没讨到便宜,还让自己元气大伤。卫懿公时期,这个原本的东方大国竟还被打得灭国。卫懿公被灭国一事,虽未彻底断绝康叔的血脉,却基本上终结了卫国一方独大的历史。后来在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帮助下复国的卫国,虽有过卫文公这样的明君,但终究不复曾经的光辉。在乱局中苟活,成为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卫国最常见的生存模式。到了战国末期,秦国势如破竹,在短短十年间相继战胜强大的东方六国。也正是在消灭这些主要对手的基础上,嬴政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但面对一直苟活于强国夹缝中的卫国,秦始皇却仁慈地网开一面——让卫国成为了秦朝的唯一一个“诸侯国”。三、始皇的仁慈与秦二世的冷漠在卫国以后几百年历史里,它长期是其他国家的属国。因为成为诸侯国的“诸侯国”,卫国国君还曾降到卿的地位上去。也许因为无碍大局,秦始皇的手下留情,卫国得以延续。我们知道,秦始皇认可郡县制而否定分封制的。所以卫国虽然还存在,但早已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诸侯国”:此时的卫国几乎没有封地,国民也没有冠以“卫国子民”的头衔,只剩象征卫国辉煌的宗庙。所以严格说来,卫国其实同东方六国一样早就被消灭了。但秦始皇偏偏留下了卫国的宗庙。他将卫国作为一个象征,利用其过去的政治地位安抚东方遗民,更利用卫国在战国时期的文化地位(战国时卫国学术具有代表性,且是学术由“儒”向“法”转变的关键一环)笼络人心。因而在秦始皇的“仁慈”之下,卫国成为了唯一幸存的“诸侯国”,见证了秦始皇为后世两千年奠基。不过秦始皇虽因卫国尚有利用价值而网开一面,但秦二世胡亥却不管那么多。在经过秦始皇的种种铺垫之后,秦二世的大秦已不再需要依靠卫国这么个象征去操弄人心。所以大手一挥,秦二世就将这个延续了八百多年的古老诸侯国彻底化为灰烬。苟且偷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屡见不鲜,对卫国而言,是傀儡一样的生存还是投胎新生,时间成为最好的答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