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人的称号或事物的名称,用来区别别的人、别的事物。
古人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孔子也谆谆教诲,名不正则言不顺。
所以,传统上有“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的说法,具体到取名环节,还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这个增加文化含量的方法论。
比如说作家马伯庸,出自《离骚》的“朕皇考曰伯庸”。
科学家屠呦呦,出自《诗经小雅》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食野之苹的“苹”,即皤蒿,俗名艾蒿。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奖,真是有趣的巧合比之个人,企业对商标、品牌、公司名更为重视。
取名,大有学问,尤其是企业,不仅仅是寄托美好寓意、期待那么简单,往往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过去,我们的企业,尤其是老字号,偏爱三个字:全聚德、同仁堂、荣宝斋、内联升、广德楼……一眼看去,似乎蕴涵着无限的时光。
现在的企业,比如汽车业和房地产业,特别喜欢用轩、朗、逸、度之类字眼,尤其是对锐、睿、瑞这三个同音字有特殊偏爱,要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还有使用叠词的,QQ、当当、滴滴、钉钉、探探、楼楼、见见,看得你似懂非懂,好像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的,又好像不知道,追求的是容易记、好传播。
云南的情况比较特殊。
年,路南更名为石林;年,中甸更名为香格里拉;年,思茅更名为普洱;年,潞西更名为芒市。
名字的重要性,云南还是很懂的。
近些年来,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远销个国家和地区,享誉国内外,品牌名怎么样呢?
列举一些,“金凤”、“云象”天然橡胶产品,“天使”土豆片,爱伲咖啡、后谷咖啡等等,在此不做评价。
为什么不评价?因为植物名都快被互联网公司用完了。
现在,“苹果”是手机,“小米”也是手机,“土豆”是视频网站,“芒果”是视频网站,“西瓜”也是视频网站,“梨”还是视频网站,豆瓣、蘑菇、豌豆荚、坚果、花椒、瓜子、荔枝、果壳、花生、大麦、大豆、柚子、橡树……统统没有放过。
云南只好另辟蹊径。
不过,取个名好难,这些年我见过的云南好名字,只有一个字:
“埜”(yě)。
埜,上部分为林,代表林间生长的山珍;下部分为土,象征大地蕴养出饱满果蔬。
埜,亦同“野”字,是“野”的古字,中国古文字的魅力十足。
“埜”究竟是什么?
“埜”是云南丰迢农业开发的牛奶玉米品牌。
牛奶玉米是适合生吃的一种超甜牛奶玉米,与一般的玉米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青棒阶段皮薄、汁多、质脆而甜,可直接生吃,薄薄的表皮一咬就破,清香的汁液溢满齿颊,生吃熟吃都特别甜、特别脆,像水果一样,因此被称为“牛奶玉米”。
牛奶玉米是水果玉米的一种。水果玉米,又称鲜食玉米、甜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适合生吃,像水果一样。水果玉米按籽粒的颜色划分,通常有黄白双色、纯黄色及纯白色三种,商家常称黄白双色的为金银玉米,纯黄色的黄金粟,而纯白色往往称为牛奶玉米。
对,牛奶玉米显著的卖点,就是最近我们在超市经常听到的“可以生吃的玉米”。
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小布什为博得选民好感,与对手克里展开一场“玉米战”。他买了几根甜玉米,并当场吃了一口,称赞道:“不用煮就可以吃了,真好吃!”。
当然,对于具有时光滋味和文化含量的牛奶玉米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可以生吃,而是一种“埜味”:
一种“广远之邦”的理想:
“广远之邦”是对埜土的一种升华,不止远离尘世,宽广博大,更如天地初开,自然之气充盈,怡然之趣流转,自成一国。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用最纯净的灵气滋养出最纯净的事物,譬如人心,又如美食。
“埜”,作为农业产品的品牌,纳天地之气,聚世间灵气,静默润养,与万物相融,以林木之青,黄土之质,浸染食物本源。
你能想到,小小的玉米,蕴含着展现自然的力量,对万物塑造和赋予的“广远之邦”,以及“应季而食”,发挥人类的智慧,用双手和大脑改造为我享用的“十二食味”?只有二者天人合一、彼此相容,那么才是不负青天灵气的滋养,不负黄土厚重的润泽,这才是“埜”之食的命运之途。
我见过的云南好名字只有一个字,“埜”。你见过的云南好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