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传承千年的诗经,是怎么

北京手足癣中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410/8833646.html

《诗经》内容简介

《诗经》大体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风”“雅”“颂”。根据距离的远近,由远及近,“风”是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则是宗庙祭祀之乐。

“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其中十五国风都是各诸侯国的民歌,“大雅”则为贵族文人著作的作品,但是“小雅”中又有部分民歌。

图1-1.《诗经》意境

就“颂”而言,在古代“颂”与“容”互相通假。所谓“颂”,即歌舞。所以“颂”不只是乐,还有舞蹈。

根据《诗经》记载,周代的宗庙祭祀官员曾将周武王领兵打仗的士兵刺击动作编为舞蹈。

图1-2.诗经里

《诗经》的历史

《诗经》的成书年代应在春秋时代中期。

其中的诗篇最早记录有西周初年的历史,据此可以认定《诗经》收录的诗篇最早应在武王伐纣之后。

《诗经》成书早期只叫《诗》,因为汉武帝将诗、书、礼、易、春秋列为五经,此后才改名称《诗经》。

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到西汉汉武帝的两三百年之间,《诗经》一直以《诗》的名称而存在,并且版本众多。

图2-1.汉服

虽然《诗经》在春秋战国时代看似枝繁叶茂,但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大部分内容早已经散佚。

传说中最早的篇诗歌,到了孔子时期只剩下了余首;在现今流传的毛氏注本中,《诗经》现存篇,其中还有6篇没有名目。

图2-2.大型汉服集会

《诗经》的春秋战国时代

孔子辑录《诗经》的原因,是因为觉得《诗经》有助于实行教化。

据论语记载,孔子认为研究诗不只有助于德行的实践,还有助于学习事物的实际知识,如鸟兽草木的名称等。

正因此,《诗经》最初在孔子直系弟子的学派中流传开来。是这群儒家弟子,他们确立了《诗经》解释的传统,以道德反省为主题去研究并解读《诗经》。

图3-1.孔子像

而正因为儒家弟子在《左传》中大量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使得《诗经》虽然有许多版本散佚,但《诗经》全文却几乎都藏了在《左传》的字里行间中。

儒家弟子将《诗经》作为衡量道德的标准,从字里行间中抽取出一些在今人看来难以理解的隐喻意思,又将之运用于解释他们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才使得《国风》与历史相联系,具备了说明道德与政治概念的功能。

图3-2.春秋左传

当然,在百家争鸣时期,不同学派对于《诗经》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在传说中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汉代仍旧存在《诗经》的四种异本。

但即使如此,这四种异本的内容却大同小异,是否可以理解为都是儒家著作?

这四种异本,最后传承并在当代流传的是毛氏注本。毛氏注本据说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弟子子夏,儒家弟子因此将《毛诗序》视为子夏的著作。

图3-3.北京孔庙国子监

《诗经》的道德意义

这篇序的内容具有很多的象征意义,在今人看来可能如“火星文”一样难于理解。

因为具有这种被读书人普遍学习并接受的象征意义,《诗经》在古代被士人们作为了劝谏君王的委婉手段。

这样既可以不莽撞地有损于帝王的权威,又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图4-1.春秋战国文物

因为这样的功能,《诗经》在古代变成了教科书一样的存在。

从古代社会教育服务于封建社会阶级上层来看,教育以培养备选的官僚为目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僚,首先得学会官僚们之间通用的语言。

由于在贵族阶层的流行,《诗经》也被视为高雅的象征。

图4-2.四川成都三星堆出土文物

最古的学者们还声称从《国风》中看到了西周贤王的启示。

比如说,《桃夭》象征着文王时期的政令通和,因此其中的婚嫁制度可以全盘采纳;《隰有苌楚》则让人看到了统治者的暴政。

而实际上,《国风》的来源是民歌,大部分可能是无意义的情感倾诉。

图4-3.《诗经国风蒹葭》

比如说,《周南》中的《桃夭》诗篇,在常人看来就是描述当时的社会风俗,婚嫁状况的。但在儒家子弟看来,诗中的种种全是规则,因为这首诗写于周文王时期,那么其中对婚嫁年龄、季节的描述后世必须全部模仿,一丝不差。

《诗经》中的种种字眼,在这种解释中似乎都有了特殊的含义。

图4-4.《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参考文献

[1]格拉耐.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M].上海文艺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