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之思指的是恋人之间,苦苦追求、求而不得的思念,也称“蒹葭伊人”。
这两个词取自中国最古老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秦风·蒹葭》一诗。《蒹葭》有着《诗经》中“最美的诗”的称号。让我们一起看看《蒹葭》这首诗,领略二千多千年前古人是如何苦苦思念心上人、辗转反侧求而不得的意境。
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芦苇白苍苍,白露结成霜。我那心上人,依稀在远方。逆流去寻她,不顾道路长。蓦然顺流下,隐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芦苇青萋萋,白露尚有痕。我那心上人,依稀在水旁。逆流去寻她,哪管道路险。黯然顺流下,又在小洲上。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芦苇密茫茫,白露快要干。我那心上人,依稀在岸上。逆流去寻她,哪管道路曲。幽然顺流下,恍在小岛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秋日早晨,白露结满芦苇。一位男子在水旁思念梦中的情人,恍然间他看到远方河边的姑娘。为了心中的爱人,他愿意逆流而上,哪怕路再长、再险、再曲折。他上下求索,苦苦追寻。只是白露从霜到痕到无,他还是找不到他的姑娘。梦中的伊人就像水中花、镜中月,可望不可及,只是悠然在水中、在州上、在岛上、在远方望着他。
《蒹葭》的美还在于它的音律
在古代,诗歌并不像我们现在的理解的那样主要是诗,而更多的是歌,其实《诗经》最早就是记录民间流行的歌谣。曾经听过郦波教授在一个综艺节目中吟唱这首诗,抑扬顿挫、曲迎婉转、铿锵有力。遥想那个千年前的早晨,一个落魄书生在水边低低吟唱,又是一个凄美的画面。
大家更熟悉的是邓丽君演唱、琼瑶改编作词的歌曲《在水一方》,虽失了古韵的铿锵,但多了邓丽君的柔美之音。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关于《蒹葭》的第二种解释,是说秦襄公苦苦寻觅高人贤士帮助自己,只是寻而不得,心中惋惜。按照这种解释,伊人就变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再不是所谓的小鸟伊人。
已故的诗人流沙河还有第三种解释,在他的《诗经点醒》一书中,他把《蒹葭》这首诗解释为一个盛大的民俗活动,就像端午节到汨罗江、湘江去祭屈原一样,民众们在八月初五白露节这天,到江边去悼念冯夷,这样就可以解释的通为什么伊人忽而在河边、忽而在洲上,因为冯夷是神仙,所以凡人怎么也无法触及了。只是这里的伊人不是美人也不是勇士,而是飘渺的神仙。
如今,关于《蒹葭》的第一种解释成为了主流,因此大家就用蒹葭之思去形容梦中的伊人。
蒹葭伊人,在水一方,若隐若现,苦思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