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最盛行的文学形式是辞赋。辞,原指楚辞,多以抒情为主。赋,创始于战国时荀子的《赋篇》,以铺叙为主,短小精悍。
汉以后,赋一方面继承《赋篇》的铺叙形式,一方面又受楚辞的影响,题材范围更广,讲究文采和音韵,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通称“汉赋”。西汉赋家:贾谊是较早出现的汉代赋家,他的《吊屈原赋》等是散体赋的代表作,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司马相如是汉赋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赋》,汉武帝看了很欣赏,便任命他为郎官。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相恋的故事,更是封建社会中人们突破富贵贫贱界限而追求婚姻自由的范。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好读书击剑,因景仰菌相如而改名相如。汉景帝时,曾担任武骑常侍(侍从皇帝),后投奔到梁孝王刘武门下作宾客。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回到故乡,但家徒四壁,只好投靠临邓(今四川省邓峡县)县令王吉。临环大富翁卓王孙,家中偉仆达多人。有次卓王孙举行盛大宴会,邀请王吉和司马相如参加。卓王孙女儿卓文君刚刚丧夫,住在娘家。卓文君是一位才女,尤爱乐曲。司马相如便放意反复弹琴,用琴曲表达爱慕之心。卓文君偷偷从门户中观察司马相如,见他雍容娴雅,于是倾心于他。司马相如派人通过卓文君的丫环传情达意,卓文君便乘夜与司马相如逃回成都。卓王孙大怒,发誓一文钱也不救济卓文君!卓文君横下心对司马相如说:“我们回临去,向弟兄们借钱开酒店!“到了临邓,卓文君卖酒,司马相如打杂。卓王孙感到羞耻,闭门不出。经亲族再三劝解,卓王孙才给卓文君送去万钱和名條价,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回到成都。有传说后司马相如上京求名,得官后忘却妻儿,5年未通音讯。
卓文君思念丈夫,巧用一串数字写就一首诗,表达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一别之后,两地相恩,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望眼穿。百思念,千思念,万般无奈叫苍天;万言千语把君怨,百无聊赖,十倚栏杆。九月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未圆。七夕银河鹊桥断,六月炎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端午,怕把龙舟看,四月桑芽懒养發。三月春风桃花散,两地相思,一片痴心,梦里到关山。这首诗经人捐给司马相如后,司马相如见诗思情,即速回蜀,迎接卓文君,重践白头之约。
杨雄,一作“扬雄”,蜀郡成都人,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其(羽猎赋》、《甘泉赋》、《河东赋》等作品,备受世人赞赏,人们把他与司马相如并提。东汉著名的赋还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
蔡邕,东汉著名学者,其述行赋》是揭露当权者不顾民众死活的名赋。蔡岂因触犯权贵与审官,曾逃往在外10多年。董卓当政后,他被逼担任左中郎将。王允杀董卓后,蔡因叹气而被王允以“怀私恩以忘大节”的罪名逮捕下狱,屈死狱中。蔡邕的女儿蔡琰,字文姬,十分精通音律和文学。她初嫁卫仲道,夫死无子,回到娘家。汉献帝时,长安大乱,文姬被匈奴军队带走,嫁给匈奴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12年后曹操平定北方,用重金赎回蔡文姬。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给了董记(si)。后蔡文姬追忆自己的身世,写下了《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也是整个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压卷之作。另外,《胡茄十八拍》相传也是蔡文姬在匈奴学会吹奏“胡筑”后而作,但不见于《后汉书》记载,亦可能是后人伪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