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名字早已闻名中外。尹吉甫作为西周太师,后世尊称他为中华诗祖。一个是儒家经典,一个是著名政治家,两者看似关系不大,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太师采风传万世
尹吉甫相传,“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也是被歌颂者,就是中华诗祖、多年前辅佐周宣王,被赞颂为“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的西周太师尹吉甫。
国学大师范文澜著《中国通史》中说:《公羊》家说,周时国家养活贫穷无子老年男女,到乡间采取新诗歌,从乡送到邑,邑送到国,国送到天子。天子有掌音律的大乐官叫做太师。太师选择新诗歌若干篇,修正章句和音乐,给天子演奏后,流传到四方。《诗经》十五国风中很多诗篇是这样得来的。
诗经民歌光照后人
《诗经》已产生有两千多年时间,其相关民歌至今仍在尹吉甫故地房县民间口头传唱。研究人员在搜集整理房县传统民歌时,在房县九道乡发现农民杨家管会唱民歌《年年难为姐做鞋》,其歌词是:“关关雌鸿(哎)一双鞋(哟),在河之洲送(哦)起来(咯哟),窈窕淑女(哟)难为你(耶),君子好逑大不该,(我)年年难为姐(哟)做鞋(晰哟)。”
多重身份集大成
尹吉甫宗祠宝堂寺尹吉甫,房陵人(现房县),不仅是《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而且是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武术家、教育家、最早的税务高官、尹国的国君、西周太师。
除了政绩显著,他还是确凿可信可考的西周大诗人,他的多篇政治抒情诗保存至今,或美或讽,在思想和艺术上已相当成熟,比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要早年。
传说故事永流传
房县尹吉甫镇在房县还流传了许多尹吉甫传说,如石门沟出尹天官的传说、尹吉甫升官的传说、尹吉甫尽忠报国的传说、尹吉甫施粥的传说、尹氏“父忠子孝”的传说、尹吉甫蒙冤被错杀平反,幽王赐金头,12副棺材同时出丧传说、石匠老爷修尹吉甫宗庙等许多传说故事。
据资料显示,十堰市民俗学会和房县榔口乡申报的《尹吉甫传说》于年6月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