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午后,漫步在城市的郊野,路边的红蓼花开了,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一串串紫红色的花穗,如一群娇羞的少女轻垂着头,清风中摇曳着婷婷袅袅的身姿。
这熟悉的花香,将我的思绪带回了童年,想起了河渠边、田埂上这种随处可见的野花,想起了故乡的蓝天、白云、老牛,想起了曾经在旷野中无拘无束地嬉闹。
又是一年红蓼开,梦里依稀回故乡。
1
品格篇:野性旷达
红蓼,一种十分常见的草本植物,荒地、路旁、田埂、河渠,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往往成片生长,生命力极强。
几千年前,人们就注意到了这种开着红花的高大野草。秋天的河滩,红蓼花像星星点点的火焰,燃烧着它们的妩媚。远远望去,沿水而开的红蓼花就像一条蜿蜒而去的巨龙,十分壮观。
在《诗经·郑风》中,红蓼花就被称为“游龙”:“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少女与心上人在山中郎情妾意、打情骂俏的场景。这一株株野性的红蓼花,就如同《诗经》中这女子,陌上溪头,自在随性,乐观旷达。
《楚辞芳草谱》中说:“蓼,生水泽。”只要有水和土,它就可以顽强地生长繁衍。
红蓼花有一种乡野气质,越是荒芜僻静之处,它越是开得热烈动人。久处喧嚣都市的人们,若是在芦苇菖蒲掩映的水边,瞥见那一片灿若云霞的红蓼花,如红色地毯般铺展开来,心情会顿时豁然开朗。
南宋诗人写红蓼花的特别多,红蓼花的坚韧与顽强,那个风雨飘摇年代,正是文人们所特别提倡的。
刘克庄写过一首《蓼花》:“分红间白汀洲晚,拜雨揖风江汉秋。看谁耐得清霜去。却恐芦花先白头。”
在诗人的笔下,红蓼花看似如此的茎细叶弱,在风雨中摇晃着,然而,当霜寒到来之时,芦花已经衰老,它却能傲然独立。
宋伯仁《蓼花》云:“秋到梧桐我未宜,蓼花何事已先知。朝来数点西风雨,喜见深红四五枝。”
秋风秋雨,梧桐叶黄,片片蓼花,摇曳生姿,充满野趣。
曾经见过路边一处荒田,开满了红蓼花,蝶蜂飞舞,旁边的老屋也被废弃,于是驻足下来,观赏良久,感觉意趣盎然。它们虽然不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