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不是文王写的。
它是一部战国的书。
但是其中讲了不少商周时期的典故,引用了不少《诗经》里面的句子。
比如《既济》卦中,还有一个句子其实引用了诗经,提到了文王的故事。
这个句子就是“繻有衣袽,终日戒”。
不信?不妨细细说来。
一、“终日戒”和《采薇》
事实上,对《诗经》稍微熟悉一点的人,只要脑子里面没有所谓文王作《周易》的错误观念,很容易就能发现:
“终日戒”这句爻辞,出自《诗经》中的名篇《采薇》: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采薇》
玁狁,亦作“狁”、“猃狁”、“荤允”、“荤粥”、“獯(熏)鬻”、“薰育”、“严允”等。
它还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称呼,叫作匈奴。
自古以来,匈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从商周时期一直到秦汉,每一位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都会对之“终日戒”。
二、文王与“终日戒”
《采薇》和《周易》中那位“终日戒”的君主不是别人,正是传说中《周易》的作者—周文王。
根据《毛诗序》:
“《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
郑笺云:
“西伯以殷王之命,命其属为将,率将戍役,御西戎及北狄之乱,歌《采薇》以遣之。”
《逸周书·叙》也说:
“文王立,西距昆夷,北备玁狁。”
由此可见,《既济》卦中引用了文王抵御玁狁的故事。
无独有偶,《既济》的上一句爻辞,说的是“高宗伐鬼方”的故事,同样也是中原王朝的统治者殷高宗武丁与少数民族交战的史实。
《未济》卦与之相应的“震用伐鬼方”,记载的则是周文王的父亲季历讨伐鬼方部落的史实。
可以说,鬼方和匈奴,在《周易》中都是需要商王和周王“终日戒”的敌对势力。
三、《既济》和忧患
在解读《既济》卦主题的时候,《大象》是这么说的: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意思是说,在成功的时候,君子要冷静地思考存在的隐患并作出戒备和防范。
对于文王而言,从西伯称王并不是成功的终点,他需要面对的是来自猃狁等势力的挑战,离高枕无忧还远着呢。
如果说王位就像一件华美的衣服,那么这些外敌隐患就像是衣服上的蛀虫,随时都有可能把这件华服变成一堆败絮。
“繻有衣袽,终日戒”,这是《周易》作者留给后人的庄重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