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诗经赏析探寻古代诗歌的情感与意象

彭洋预约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密又繁,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意境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蒹葭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赏析

如果我们将诗中的“伊人”理解为情人或恋人,那么这首诗就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无法实现的沮丧心情。尽管精神是宝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却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和引人共鸣的地方,并不是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创造的“在水一方”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优秀的诗歌都能创造出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容纳所有具有相似格局和类似结构的异质事物的能力。“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指向,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所有因受阻而难以实现的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共鸣和共振。

因此,我们可以将《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将“在水一方”视为表达社会人生中所有难以实现的情境的艺术范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朋友、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谷,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障碍。只要存在追求、阻隔和失落,都是它的再现和表达。因此,古人将蒹葭解释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现代人将其视为爱情诗,甚至有人将其视为上古人的水神祭祖仪式,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不应固执地排斥其他观点,因为它们都包含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当我们面对类似于“在水一方”的情境时,我们应该欣赏它所追求的锐意,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这首诗通过水、芦苇、霜、露等意象,创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氛围。清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结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行走。诗中水的意象代表了女性,展现了女性的美丽,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时而出现在水边,时而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就像蚂蚁爬行一样痒,又像刀绞一般痛。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而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貌、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一种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的感觉。蒹葭、白露、伊人、秋水,更加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实景象的描写和赞叹,绘制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整篇诗。诗人抓住了秋天独特的特征,毫不吝啬地使用浓墨重彩反复描绘,渲染了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以秋景为起点,引出正文。这不仅明确了季节和时间,还营造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氛围,烘托了人物忧伤的心情,达到了情景交融、情感融入景物的艺术境界。“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相互辉映,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描写了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通过“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芦苇丛生,倒映在天空和水面上,必然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从侧面展示了诗中主人公内心中那种模糊的爱的状态。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景与情相互关联,它们彼此交融,就像珀芥与情感一样。虽然情感和景色在心灵和物体之间有所区别,但景色能唤起情感,情感也能赋予景色以哀乐之感,使其荣耀或憔悴,它们相互隐藏在其中。”《蒹葭》这首诗将秋天特有的景色与人物的忧思相融合,创造出了整首诗的氛围,营造出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这首诗的丰富美感无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重视和认真探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