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千年前的弃妇写给年轻女子的

《诗经.氓》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一位女子自由恋爱嫁给了一个外地小伙,婚后生活不尽人意,无奈之下离开丈夫的故事。恢复单身之后,这位女主自我反思,以冷静的态度回忆这段失败婚姻的前由、经过、结局,《氓》这首诗由此诞生。“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斑鸠鸟啊,你桑葚吃多了会贪恋它的味道,沉醉其中。唉,姑娘呀!你爱上了一个男子会沉溺其中,无法脱身。“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男性陷入爱情中,还可以轻易脱身。女性陷进爱情里,就很难脱身了!这段话放到今天,也是很多爱情中男女的真实写照啊。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家庭遵循“女主内、男主外”的模式。这就注定天天绕着丈夫转的女性在感情中容易越陷越深。男性在家为中心主导地位,在外可自由活动。而传统女性在家庭中为附属地位,以家中公婆、丈夫、孩子为中心,可活动的范围较之婚前大大缩小,每天主要的心思都花在了家庭身上。自古以来男性的出轨率比女性高很多,这与传统家庭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男性对一段感情的新鲜度保持的时间没有女性长久,他们除了妻子,还有很多事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当热情退却,男性很容易在一段感情里抽身,寻找下一段开始。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首很完整的叙事诗,还夹杂了自己的感思感悟,很有意思。分析一下《氓》中女子的自述,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一、两人如何相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中,提到男子叫“氓”,氓根据现今汉字拆解来看,亡民也。“氓”与“甿”意思相近,在城郊外种地干活的人,被称为“野人”,所以“氓”可能是从城外其他地方来的人。诗中女主有提到鸠食桑葚这一自然现象,人在心情低落有感而发时,很容易拿自己熟悉的事物来举例类比。如果没有相应的行业经验,不会对桑树斑鸠鸟有这么深入的了解。再根据氓这个男子以布来找她换丝,这个丝指丝织物,由此可进一步猜测,这位女主人公可能与蚕丝打交道,即蚕女。氓进城找蚕女以物换物,用布换丝。这是两人认识的原因。二、谁在爱情中沦为了奴隶这段失败的婚姻里我们看看男女方在这份感情中做了哪些事。首先看看女主:1、为氓自定婚期第一章节里,叫“氓”的这位男子来城里贸丝,找女主约会。谈到结婚,按照当时的习俗,男方必须要先请媒人去女方家上门说亲,谈定亲事,才可定下婚期。“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这一句可以看出这个氓没有找媒人。言语中能感受到女子的犹豫,这说明女主是懂婚礼规矩的,她是个明白原则的人。在当时,结婚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意味着不正式,会惹来很多非议,这尤其对女子的名声非常不利。可后一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表明这位女主面对挚爱,终究服软,放下了自己的原则。她依着氓,怕氓生气,决定跳过“媒人说亲”这个环节,自作主张将自己嫁给氓的婚期定在秋天。2、嫁进氓家,自带嫁妆第二章节里两人约定婚期后,女子就天天盼日子,等着氓来接她走的那一天。“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子经常登上家附近的矮墙“垣”上翘首遥望,遥望远处的复关盼氓出现。“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氓的车来了,女子收拾好衣物,还带上了自己准备好的嫁妆。3、婚后持家,任劳任怨“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结婚多年,谨遵妇道,家里脏活累活全部包下。起早贪黑操持家务,没有一天敢怠慢。女子自述中这段话情真意切,有种为氓鞍前马后的意味。婚前为氓自定婚期,省去了当时社会正统婚姻应有的流程;结婚无仪式,自带嫁妆草率随氓回家;婚后甘心为氓做个贤内助,打理家内大小事。根据原诗,再看看氓在这段感情中做了哪些事:婚前来找女子约会,到了婚期临近时,“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找人算了一卦,测两人的婚姻是吉还是凶。卦象显示没有不吉利的,这让他安心了。婚后“士贰其行”“二三其德”、“至于暴矣”,脾气上变得喜怒无常,对女子不再友好。总的来说,除了占卜测婚姻吉凶、婚后经常发脾气,对妻子表达不满之外,似乎为这段感情无所付出。当然,这首诗是女主的自述,主观性较强。不过结合当时的一些婚姻制度,只有丈夫有资格休妻,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极不平等。这首诗里女主的态度很决绝,更像是她本人主动离开氓的,而非“被休”。她甚至还在这段破裂的婚姻中悟出了关于爱情的某种真谛,理智在告诉她:“女之耽兮,也要脱也。”再沉迷下去,只会受更多的伤!这段爱情让她吃够了苦。氓对她做了什么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最终是她变成了这段感情中的奴隶。三、没有仪式感的婚姻《氓》完整清晰地记录了女子和氓的恋爱、婚姻过程,女主不仅谈了婚变的感受,还将自己的感受总结成了道理告诫年轻女子谈恋爱时要保持清醒。她揭露了男子氓的真面目,懊悔自己识人不深,没有在婚前看清男子的真面目。在当时的社会中,礼乐文化极强,人们婚礼看得极重。女子与氓的自主婚姻显然与常理中的婚姻相违背。这也意味着女子这样的婚姻存在风险,得不到周礼的保护。女子的婚姻变成悲剧,也在情理之中。《礼记.昏义》有提:“昏礼者礼之本也”。结婚有着严格的流程,一般遵从“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事。纳彩:需要请媒人到女方家行采择之礼问名:请媒人询问女名、生辰等信息,纳吉:“请神”占卜,得凶吉纳征:男方请人向女方家送聘礼请期:女方家主事人选定婚期亲迎事:结婚当日男子上门迎娶女子回家这六礼在《氓》中来看,只履行了“纳吉”、“请期”、“亲迎事”三样,而且还不是请媒人做中间人来履行礼节,而是女子与氓两人自己做的主。女子与氓的婚姻外人看来,很显然名不正言不顺。自己做主的婚姻,遭遇情变婚变,也只能自己收场。以至于女子归家,落得个“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被家人兄弟耻笑的下场。最终“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默默躲在角落,自己咀嚼痛苦。四、弃妇给女子的爱情忠告《氓》这篇作品在当时可能是为了警示男女恋爱自重,要知礼节,重教义。而我们如今来看,在思想封闭、重视男权的时代里,《氓》中的这位女子是一位拥有女性觉醒意识的人。在人格得不到尊重的情况下,她并没有选择委曲求全,而是很果断地选择全身而退。她的经历给后世年轻女子很多启示:恋爱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感情冲昏头;了解一个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被一时的情投意合蒙蔽了双眼;要拥有独立自强的人格,不要被另一方牵制。爱情是,当你没有拥有时,你一个人可以很好,当你拥有了之后,两个人会变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