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很多中国人都对《诗经》有特殊的感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些唯美的诗句几乎尽人皆知。
相信很多人都曾想认真研读、背诵《诗经》,但是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
一本《诗经》,读来读去还是只记得那几个名篇,还是只知道那几个名句。
那么美的《诗经》,为什么读不下去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诗经》中生僻字太多。
一首诗三四十个字,有一半不认识,一下子就让人没有了读下去的兴趣。
好不容易把一首诗里的生字查了个遍,回头一读整首诗,好多字又不记得了。
第二个原因是,即便手上拿着注音版的《诗经》,读起来依然困难。《诗经》中的诗句除了耳熟能详的那几句,其他的几乎都晦涩难懂。
由于《诗经》的成书年代过于久远,《诗经》中的生活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差太大,里面有的诗句,现在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即便知道了意思,也不能和现实产生共鸣,不能在脑海留下深刻印象。
读来读去,反反复复,都只愿意读那几首、那几句,其他的根本不愿意去看。
第三个原因是由于语言的变迁,今天读《诗经》,很多诗句都已经不押韵。
诗歌读起来没有韵律美,不能朗朗上口,我们自然不愿意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想用自己的方法慢慢解读《诗经》,克服上面三个问题,争取让《诗经》读起来不那么累。
与诸君共同学习,让我们一起读《诗经》。
我们就从《诗经》中最短小的一篇开始吧。
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趾:zh?,脚趾。
振:zhēn,音真。
振振:诚实仁厚的样子。如果读作“zhènzhèn”也无伤大雅。
于嗟:感叹词。是《诗经》中常出现的一个感叹词,古文中类似的有“噫”、“噫嘻”等,相当于现代诗中的“啊!啊”。
定:通顁,额头。
全诗就三句,“趾”对应“公子”;“定”对应“公姓”;“角”对应“公族”。
“趾、子”押韵,“定、姓”押韵。
“角、族”读现代普通话发音就可以。
“角”字也读júe,音绝,古代为入声仄音。族,古入声仄音。
参考现在粤语发音:角luk,族zuk,可见古代是押韵的。
周南:《诗经》国风的一部分,指周王室领地的南部或南方。
麒麟是传说中的瑞兽,出现麒麟说明统治者仁德。
本诗用麒麟歌咏公子,“公子、公姓、公族”都是指诗人所在地的领主。
现代我们常用“凤毛麟角”形容稀缺的人才,少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