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四人赛解析之257上新诗经

雷安萍讲白癜风 http://www.kstejiao.com/

本期专题解析新更的“《诗经》”等24道题目。快乐学习,平常心为之。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____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这么专业的题目,必须是正确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前6世纪)的诗歌,共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有目无辞,就是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____。

A.《诗经》

B.《楚辞》

正确答案:《诗经》

解析:《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二二拍节奏,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所以这种四字一句的,就是出自《诗经》。《楚辞》的典型句式有六字句和五字句两种,三三或三二节奏。

3.《诗经》中的____是江、汉间一位男子爱慕女子,而又不能如愿以偿的民间情歌。

A.《汉广》

B.《桃夭》

正确答案:《汉广》

解析:《汉广》是一首男子追求女子而不得的情歌。汉广的意思是汉水非常宽阔。《桃夭》是一首写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4.“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出自《诗经·小雅·楚茨》,中,“茨”是指____。

A.蒺藜

B.花椒

正确答案:蒺藜

解析:茨,就是蒺藜。楚楚者茨,就是蒺藜很茂盛,一簇一簇的。

5.“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出自《诗经·召南·____》。

A.鹊巢

B.黄鸟

正确答案:鹊巢

解析:《诗经》里很多诗歌的名字都来自于第一句。第一句是“维鹊有巢”,诗的题目就叫作“鹊巢”。上一题的诗第一句是“楚楚者茨”,诗的题目就叫“楚茨”。

6.下列各句中,“____”不是出自《诗经》。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C.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D.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正确答案: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解析:前面说了,《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二二拍节奏,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楚辞》的典型句式主要有六字句和五字句两种,三三或三二节奏。从这里也能分辨出来,“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不是出自《诗经》,而是出自《楚辞》的《离骚》,“兮”“之”是文言助词。

7.古代铸刀剑用的钢材,其含碳量越高,硬度越高,韧性却越差。____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题目是正确的,古代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越高,韧性越差。

8.中国古代攻城器械云梯仅仅是一架梯子。____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解析:很多影视剧里的云梯就是一个简单的梯子,实际上是不对的。云梯更像一部攻城战车,上边有梯子可以攀爬,还可以搭载一些箭弩等武器,下边的士兵负责固定住云梯,所以守城士兵很难直接推开云梯。

9.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司马法》曾指出:“天下虽安,忘战必____。”

A.危

B.亡

C.兴

正确答案:危

解析:《司马法》据说是周朝开国之初的姜太公所撰。《司马法·仁本》:“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10.下列古代常用兵器中,属于穿刺类兵器的是____。

A.矛

B.弓

C.刀

D.锤

正确答案:矛

解析:这道题很好理解,矛是穿刺的,刀是砍削的,锤是砸的,弓是射箭的。

11.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聚居于中国中原嵩山地区的部落,就在领袖____的带领下开始筑城。

A.禹

B.舜

C.鲧(gǔn)

正确答案:鲧(gǔn)

解析:相传鲧为颛顼之子,居于崇(今河南嵩山一带)。文献记载,鲧是我国历史上筑造城郭的第一人,很多书里都记载“鲧作城”“夏鲧作城”“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12.在缺乏机械的古代,对自然力和畜力的使用是必然的选择。____的身材适中,力量足够载人,速度快,行动机动灵活,又易于驯化,因而很受军队的欢迎。

A.马

B.骡子

C.大象

正确答案:马

解析:这道题很简单了,古代的马就跟现在的汽车似的。

13.唐诗宋词中常出现“吴钩”一词,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其中,“吴钩”是指____。

A.兵器

B.兵书

正确答案:兵器

解析:钩,是一种兵器,形似剑而弯曲。春秋的吴国善铸钩,故称吴钩,后来泛指利剑。

14.唐宋时期,城墙一般为____的几何形状,高为10~20米,小城的周长数里(古时1里约合今米),大城的周长可以有数十到数百里。

A.封闭

B.开放

正确答案:封闭

解析:冷兵器时代,城墙还是很管用的。城墙肯定是封闭的,要是敞开的就没防御敌人的意义了。

15.中国古代守城时,为了防止敌人挖掘地道入城,城中设有“____”,即用陶瓮覆于井口,命听觉灵敏的士兵轮流值班,以耳贴瓮,倾听有无异样声音。

A.地听

B.天视

正确答案:地听

解析:地听就是用瓮来放大声音,监听敌人是不是挖掘地道入城。除了题目里说的办法,还可以挖坑把瓮放进去,瓮口蒙上牛皮,来监听敌人的动静。单田芳的《明英烈》里有这样的情节。

16.在古代中国,步兵方阵注重远程射击,因此往往在前方和两翼设置多排弓弩兵,步兵和车兵则部署在后方。但这样的阵法只适合在____上进行大兵团作战。

A.平原

B.丘陵

正确答案:平原

解析:山地里面遮挡太多,没法使用大面积覆盖式的远程射击,也没法使用车兵。

17.《孙膑兵法》中介绍了“十阵”,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等。其中,方阵主要用来____。

A.攻击

B.防守

C.制造声势

D.防止被敌人切割

正确答案:攻击

解析:方阵是古代军队作战时采用的一种队形,在开阔地带排列成方形阵式,利于阵型变化,主要是用来进攻的。圆阵是一种以防御为主的阵法。

18.一些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可以由人穿戴的机甲,这一类机甲目前已经被制造出来,它们就是被称作____机器人的高科技产物。

A.内骨骼

B.外骨骼

正确答案:外骨骼

解析:外骨骼机器人是穿戴在使用者身体外部的一种智能机械结构,用来增加人的力量,拓展能力上限,也称“可穿戴的机器人”。目前整体上还处于研发阶段。

19.涿鹿之战,是黄炎集团共同对抗来自东夷集团九黎族____的挑战,黄炎集团最终获胜,巩固了黄炎集团在中原地区的核心地位。同时,也促进了以黄炎集团为主导与东夷集团的融合,华夏族终于缔造。

A.蚩尤

B.颛顼(zhuānxū)

正确答案:蚩尤

解析:九黎是上古时代生活在东夷的一个部落联盟,居住在黄河中下游。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

20.上古时期,九黎部族的首领____,精明强干,英勇善战,被尊称为“战神”。

A.蚩尤

B.黄帝

C.炎帝

正确答案:蚩尤

解析: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与黄帝、炎帝并称“中华三祖”。

21.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两大部族之间的较量,____打败____,促成了两个部落之间的融合,华夏族的雏形初具。

A.黄帝炎帝

B.炎帝黄帝

正确答案:黄帝炎帝

解析:黄帝打败炎帝,然后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族,一起打败了蚩尤。

22.随着火药技术的进步,宋朝时开始出现了管状火器,据史书记载有火枪、飞火枪、突火枪,其中____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火药做动力发射弹丸的成功尝试。

A.火枪

B.飞火枪

C.突火枪

正确答案:突火枪

解析:南宋时的火枪,指的是将火药装进长竹竿,点火后发射出去,就跟发出去个炮仗差不多。飞火枪有点像现在的喷火枪,药弹不分,一起飞出去,烧伤敌人。突火枪是以大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散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散弹射出,射程可达步(约米)。只有突火枪才是以火药作动力发射弹丸的武器,是后来出现的火铳的先导,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将其称为“一切炮的祖先”。

23.他是中国古代火器发展史上成果最多的研制专家,著有《神器谱》。他是____。

A.赵士桢

B.毕懋康

正确答案:赵士桢

解析:赵士桢(约年-年),明代军事发明家、火器研制专家,研制改进多种火器,且善书能诗,但一生不得志,著有《神器谱》《神器杂说》等。赵士桢发明了“迅雷铳”“掣电铳”“火箭溜”“鲁密铳”“鹰扬炮”等,其中迅雷铳可以一气发射十八弹。

24.创造自生火铳,第一个研制出燧发枪的中国人是____。

A.毕懋康

B.赵士桢

正确答案:毕懋康

解析:毕懋康(年-年),明朝官员、武器专家,官至兵部右侍郎。毕懋康著有《军器图说》,年刊印,但到了清朝一度禁毁。书中首次介绍了燧发枪(书中称为自生火铳),将我国使用了两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燧发枪是单兵枪的一大改进,大致与欧洲同一时期,但在我国并未得到及时推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