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怀北京中科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今天把两首诗合在一起讲,分别是《卷耳》和《芣苢》。为什么合在一起呢?因为这两首诗都是以植物命名的诗歌,且情怀恰恰相反,可以在两相对比中感受借助风物比兴和单纯利用植物作为行文主题的差别……其实是芣苢太简单了,单写芣苢到不了字。《芣苢》篇我们从简单的开始,先讲《芣苢》,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读,我标个音调:芣苢(fúyǐ)。《芣苢》中芣苢的运用不是比兴,而是其整篇的内容就是绕采摘芣苢展开的。芣苢是车前草,下图这种样子的,感觉上挺像野草的,路边应该很常见。在古代,芣苢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文认为它的种子可以医治妇人不孕(当然,这个我没有求证过,大家不要相信,有任医院就医啊)我为什么说《芣苢》这首诗简单呢?我们贴一个原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全文48个字,有7个字重复了6次,唯一有变化的是六个动词,而这六个动词,是全诗的精髓。就像是一幅定格动画,这六个动词被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采”和“有”,取义采取,妇人们先将芣苢的种子摘取下来;第二类是“掇”和“捋”,把采摘到的种子集中收获起来;第三类是“袺”和“襭”,将收获的种子用身上的衣服装起来,大家可以联想一下电视剧中采茶女采茶那样,衣边一拉就可以用来放种子了。其实为什么会有芣苢这首诗也蛮奇怪的,更多的可能是为了记录一种植物?也或者是为了记录一种活动?都有可能,文学评论界认为诗文主要是反映妇女们在劳动中的欢愉之情,如果作业提到这个可以这么写。《卷耳》篇《卷耳》呢,现代学者给她正名是一首写女子怀念征人的诗,写得挺美的。诗不长,摘录如下: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卷耳”就是苍耳,首句是起兴用的,妇人在采摘苍耳,采了好久还是没有摘满一个小筐,应该是因为心情不好导致动力不够吧,妇人摘了一会儿停下来有点沮丧:我思念的那个人啊,现在应该是在周朝的军队里吧。陟彼崔嵬,我马虺隤(huītuí)。我姑酌彼金罍(léi),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下两句就开始写妇人想象中夫君的生活,“崔嵬”和“高岗”都是小山,征人骑着马登上山顶,马儿都累病了,其实是将情感寄托在动物的身上,表达自己心中的难过,他远望故乡,借喝酒缅怀心中的思念与忧伤。两句的意思是一样的,诗经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写法,个人感觉是为了渲染情感的强烈。陟彼砠(jū)矣,我马瘏(tú)矣。我仆痡(pū)矣,云何吁矣。最后一句就更令人无力了,征人登上山顶,马儿累病了,仆人也累病了,心中忧愁,该怎么办呀?我又有什么办法能回去呢?妇人幻想中的征人,面临着种种苦难,她为他想到了所有不能回家的理由。诗人以女子的视角,写尽相思,又借女子之口,幻想远行的征人的疲累困苦之态,心念故乡之思,将征人远行的无力感和忧愁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怀人诗中的名篇。《毛诗序》说:“《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而无险诐私谒之心,至于忧勤也。”《诗序》将这首诗判给文王的妻子,觉得她是一个女政治家,写这首诗是希望给文王选贤举能,这个心愿太过强烈以至于忧愁了。我们都知道,《毛诗序》都是男子写的,那个时候的男子,怎么会允许被记录在册的名篇只是为了写一点女子情感呢?所以《诗序》对所有情诗和怀人的诗的评价大都是写后妃之志,要不就是借喻对君王的追求,没什么新意,在后来学界也都以批评居多,大家看看就好。(每天分享一篇古文,喜欢的朋友点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