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族与宗教》/何绵山主编
多民族杂居省份,宗教大省。了解一些大背景,全书按历史脉络,将民族宗教的大致历史大背景及发展引出,就是大框架背景解析。
《莆仙戏剧文化生态研究》/叶明生
本看到“莆仙戏剧……”想着兴趣不大,再看目录,居然跟“人文、民俗、宗教”等都挂钩,如文中“小社会”背景的角度来写,更切合实际田野的资讯。我当成故事本来看,涨了很多知识。莆仙人民在“传古、求变、共融”方面的确是蛮有意思的,是怎样的人呢,矛盾性的有趣。
《乡关何处》/野夫
传说被禁的书籍,看了一个个人物从作者笔下步出。80年代的奇人们和他们的父辈母辈。我们不曾看过的那个年代,谢谢让我们进入你的眼睛,你的心中。
《一个人张灯结彩》/田耳
封面真好看,名字起得真好,写的也是“一个人张灯结彩”。没有所有人物的视角感,却能有所感受、连结、就够了。中篇,一两个小时,也就丰满起来了。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
从“论据”中去发现,“家—家庭—家族—宗族”。从小单位到大视角,再展开归类分析,条理、架构优秀,资料型阅读,得梳理下一条条论据,将框架立起来,待用。
《孙村的路》/吴重庆
“大道朝天,小径依然”,一个具体案例具体展开的书籍。最后一章,孙村“空心化”反向运动的趋向,开出了新情况的“设想”,倒有些回到现“空心村”与“宗族”与“合同式?依附式?”的思考。可延展,依旧在“祭祀圈”信仰圈”经济圈”等“主流”范畴角度来看。最后附记与父亲的交流,温情又体现“口述史”的无穷魅力。
漫长的星期六》/乔治·斯坦纳
阅读通篇不难,难的是句句之间与其他“巨人”之间的交织。所以“不难”是假,“难”才开始。用斯坦纳会尖叫的现代科技来搜索这些新认识的“人儿”,又是一批书单,真好。
《忧郁的热带》/列维·斯特劳斯
田野、记录、思考、反思、追索,这些都是他笔下的迷人魅力,只是长长的句子,分解,得到主干,需要耐心。最后一章持续反问,追问自己,对于阅读愉悦感%。
《有一天啊,宝宝…》/蔡康永
一本说了很多又像没说的自言自语。是老灵魂能干得出来的事情。翻开了书,书写的文字,然后就是:“有一天啊……
二厂有个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