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小学生读大雅小雅,这么古奥,

都说诗经好,就是读的少;大雅读不懂,小雅太古奥。勉强读国风,拿起就想跑。

是啊,现在的人要表达思念亲人,会怎么说呢?

有人这样说:“静谧的夜晚,容易让一个人想念,往日的点点,涌上心头。”

还有人这样说:“思念,总是在别离的日子悄然而生,分别的日子愈久,思念之情便愈浓。'想你'成了我唯一的动词。”

还有人这样表达:“我驾驭着四匹黑鬃的白马,风驰电掣般在大路上奔忙。难道我不想自己的妻子儿女吗?不得已呀!苦心创作这首歌,来寄托我对母亲深深的怀想吧。”

读着这样如诗一般的语言,是不是觉得瞬间读懂了。

可是,我们也会遇到读不懂的:“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天哪,这写的啥意思?还这么多的字不认识,这什么呀?

不想读,只想离得远远的。

可是有一个人,不仅自己读这样的文字,还做了深入的研究,甚至还编了两本书,主张把这样难读的文字编进课本,让中小学生去读!

这个人是谁?他是不是疯了?

1.季宏何许人

这个人叫季宏,他是陕西安康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喜欢钻研的季宏,研究古奥的《诗经》,颇有心得。他觉得,把《诗经》作为德育教材,放进中小学课本中,是非常好的。

但他觉得,顺序得变一下。

应该是小学生读《大雅》,中学生读《小雅》,把国风应该放到《大学》去读,这样的做法,会更加符合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

为此,他编了两本教材,作为《诗经》的小学和中学读本。

他还写了一首打油诗,来激励自己:三年出两书,《诗经》爱诵读。大雅和宫调,小雅踏乐舞。孜孜情切切,殷殷意浓浓。桃李满园春,绘就太平图。

季宏主张,要唱雅诗,跳雅舞,做雅人。他认为乐教是声音之教,《诗经》是一部系统的声音教材。

知行统一。季宏不仅自己钻研《诗经》,诵读《诗经》,而且也带领自己的学生“唱雅诗,跳雅舞”。

《大雅》三十一篇,皆宫调;《小雅》七十四篇,皆徽调。长期诵读吟唱,可以熟能生巧,底气充沛。

11月28日,安康人周末读书会的书友们,在李波会长的带领下,阅读了季宏编著的《诗经.小雅__初中诵读本》。

书友们争相诵读,掀起了一个个小高潮。听着那些字正腔圆的吟诵,简直是一种享受。

尤其是刘全平会长吟唱的一曲《呦呦鹿鸣》,更是惊艳四座。

00:41

那悠悠的曲调,把我们带进了远古君王的一场宴会上。其和谐美好的场景,令人神往。

季宏给书友们展示了他修习的篆书单字和长幅《小雅》书法作品。

他还展示了《诗经》的吟唱方法。只见季老师伸出双手,右手高,左手低,颇像跳交谊舞的样子。嘴里一字一字地念出《诗经》的诗句,念一个字踏一步。每一句四字诗,都是在原地踏步一个四三拍之后,旋转半圈转身,接着再来。可谓动静结合,阴阳合谐。

书友们通过季宏的展示,了解和掌握了《诗经》的吟诵方法。

那么,《小雅》这本书,都有哪些内容呢?

2.《小雅》其书

如前所说,《小雅》一共有七十四篇,季宏把它分成了七编。

第一编,一共十首,编为《由血缘之亲到敬国之忠》。第二编为《内政外交》,共十四首。第三编《人情世故》,选十首。第四编《听其言,观其行》,十首。第五编《国事》,也是十首。第六编《和平年代》,亦为十首。第七编《市井生活》,十首。

七十四首《小雅》,季宏编成了七部分,每一部分都提练了一个主题,便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其实,季宏是主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他并不囿于要学生搞清文言文的意思和严格的翻译,他的译文也是意译,只作参考。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季宏希望,让学生开口诵读,每天诵读,达到一个月会背诵的效果。

通过这种唱雅诗的方法,慢慢积累其学养;同时,又能够通过跳雅舞,来锻炼体魄。

中国人传唱美好文字的传统,从《诗经》的时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最近,有一首叫《可可托海牧羊人》歌曲,在全国传唱。音乐人王琪根据流行于当地的一个爱情故事,写下了这首词曲优美的歌曲,让听者动容。

可见,优美的文字,就是用来传唱的。

从《诗经》到《乐府》,从唐诗到宋词,中国人一路歌唱着,走向了现代。

而今天,唱响在街头巷尾的歌曲,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的表征。

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一开头就唱道:“素眉勾勒秋千话北风龙转丹,屏层鸟绘的牡丹一如你橱窗”,古风扑面而来,让我们感觉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其实,这正是古代的歌唱传统,延续到了今朝。

《诗经.小雅》这么优美的文字,自然是用来唱的。想到古人吟诵着这些字珠句珍的文字,也恨不得自己能如他们一般舒朗优雅。

周末读书会上,书友们争先恐后的诵读。可是由于有那么多的生僻字,小编却不敢展卷一读,真是万分惭愧。

只得隔空喊话:季老师,救救文盲,出本全拼音本的《诗经》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