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天子的爱民之举是场政治秀还是仁心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专业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绵蛮》这首诗描述的是一次浩浩荡荡的官民大迁移,这次大迁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拉开了另一个时代的序幕。在黄鸟、山丘的自然背景下(“绵蛮黄鸟,止于丘阿”),在宏大的地理空间中,一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迁徙队伍在缓慢地移动着。虽然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人们长途跋涉早已劳累不堪(“道之云远,我劳如何”),但目的地是明确的,希望也如同目的地一样明确而具体。

除了那充满美好希望的东都洛邑外,另一个希望的源头来自这支迁移队伍的领导者——周天子。此时的周天子虽然不复往昔辉煌,但是作为周朝最高统治者的天子,在人们心中就是希望和信念的化身。一路上,人们正是看着、跟着那面绣着周字的大旗往前走。

其实此时坐在车里的周平王心里也很不安,终于结束了十多年“二王并立”的局面,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为天下唯一的周室正统,现在又有各路诸侯派兵护送,安全自然不是问题,可是在迁徙的途中会不会发生变故?到了洛邑又该如何安置这些人民?如何让这些人民坚定地相信自己、拥护自己?这些都是无法回避又迫在眉睫的问题。

怎么办?

当人群经过一片树林时,平王的马车停了下来,平王的近侍高喊:“天子体恤大家行路辛苦,下令原地休息片刻,再行出发。”人们听后,各自卸下行囊,扶老携幼找地方歇息。突然前面的人群中起了一阵骚动,原来是周天子亲自来慰问大家了。平王来到一位瘦骨嶙峋的老者身边,亲手扶他坐下,又从近侍手中接过自己吃的干粮和水,递给老者,老者见状大惊,连忙扑倒在地,不敢抬眼看平王,更不敢接平王赐给的东西。

平王见状,心中也不禁惨然,连忙将老者扶起安慰道:“是寡人失德,连累汝高龄而受此奔波之苦,寡人之罪大矣!”不等老者开口,平王即刻命近侍将老者扶到自己的备用马车上,对老者说道:“汝且安坐于此,待到洛邑,寡人必与汝安身养命之处。”老者口中连称不敢,执意不敢乘坐天子之车,无奈被众侍从强行抬到车上,塞给食物,只好安坐在车上。

这大概就是诗中“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的情景。如果把这首诗看作是御前诗人所作的御制诗,着笔于平王关爱百姓的细节,表现平王爱民亲民的仁慈之心,以此树立仁君形象,也未尝不可。对平王来说,他迫切需要一大批拥护他、支持他的人民作为政治统治的群众基础,这对他将来在洛邑实行统治,有着很重要的示范意义,所以说这样低姿态的爱民之举,是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甚至说这次慰问就是场政治秀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平王也需要树立这样的形象来获得人民的支持。

但是从诗中“我劳如何”的口吻及语气,并没有发现想象中的谄媚之态,更像是平王基于人情人性,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恻隐之心。诗人从旁观者的角度描述平王给百姓自己的水喝,自己的食物吃,还把自己的备用车让给他们坐,这一系列的举动,更客观地表现出天子的仁心。

天子虽然无比高贵,却也是肉身凡胎,尤其是平王经历了母死父亡、家国破灭之后,对人间疾苦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再也不是那个长在深宫养尊处优的太子了。因此我倒愿意相信这就是平王真心的体现,特别是递给老者饮食的时候,他的内心被刺痛了,流露出来的是真正的爱心仁心,是不带功利的。

如果说之前跟随平王东迁的人民,心中的希望更多的在远方的洛邑,而现在心中的希望,更多地在眼前这位亲民爱民的周天子身上。

诗经(风雅颂三卷册,返璞归真版,全注释,全彩插图,无障碍诵读)文学骆玉明解注三秦出版社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93.8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