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也可以诗情画意,李白此诗,唯美如画,

李白,对很多中国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有人说,他不就是一个已经作古很久的诗人吗?能有什么意义呢?不知道李白,我照样活得很好,活得有滋有味。不知道李白的诗,我照样挣大钱住好房子开好车。我的生活里不需要知道李白是谁,更不需要知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至于他写的那些诗,我更加不需要知道。

是的,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活着的意义仅仅等同于吃好喝好,有好房子住,有好车开,有钱花,那确实不需要知道李白是谁,当然也更不需要知道李白写了什么。但是,人类之所以叫“人类”,肯定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地方:那就是精神追求。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肯定也不是靠着那些只知道吃好喝好的“人”。因为诗和远方不是“童话”,而是一种信仰,一种支撑着人类不断向前的精神力量。“落落梨花雨一枝”,当乡愁遇上宋词,美地叫人落泪,惊艳了时光

亲爱的朋友,李白对你而言,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我无法帮你做出回答。但是,我相信,对多数关心我们民族未来的朋友来说,李白绝对意义非凡。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首李白的《送友人》。这是李白的一首经典送别诗,唯美如画惊妙绝仑,最后5字堪称神来之笔。它会让你知道:送别也可以如此诗情画意!全诗如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说到李白的“送别诗”,人们最为熟知的莫过于那首《赠汪伦》了。其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脍炙人口,更让一个叫“汪伦”的无名之辈随着这首诗扬名后世。作为“诗仙”,李白的洒脱不羁,狂放纯真,世所共知。即便是叫人伤感的“送别”,在李白笔下,也可以变得诗情画意。

正如这首《送友人》,唯美如画,别有风味。首联对仗工整,写得别开生面。其中,“青山”对“白水”,“横北郭”对“绕东城”。此外,在古代诗歌中,写景是最容易的。然而要做到景中有情,却不容易。可是这两联写景却新颖别致,挥洒自如。

青山横亘城北静静守望,白水环绕东城潺潺流淌。“送别”本来是十分伤感的事情,但在青山白水的烘托下,愁绪全无,只剩牵挂;而且,这一动一静,活泼生动,极富韵味。在李白看来,送别不用过于伤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总有一天会再次相逢。

而后,诗作中间的两联才开始切题,写与友人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尽管此时,诗作似乎有了一丝愁绪,但是却写得行云流水,舒畅自然。诗人极尽想象力,将朋友漂泊无定的生涯比作随风飞转的“蓬草”,真是贴切而生动。而后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情景交融,十分感人,极富画面感。

清人袁枚曾说:“写景易,写情难。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二联,诗人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自己对朋友的心意:浮云无踪,如游子无定,无限关切之情跃然纸上;落日西沉,缓缓而落,仿佛我此时不舍的情怀。真是巧妙而深情!

不论有多么不舍,离别总要到来。诗作尾联更进一层,写出了诗人与朋友难舍难分的情景。一句“挥手”仿佛让人看到了诗人与朋友挥手化别,依依不舍的样子。而末尾一句“萧萧班马鸣化用了《诗经·小雅·车攻》中的“萧萧马鸣”一句。

可是,诗人在句子中嵌入“班”字后,就将原句中的“群马欢腾”之意改写为离群的马因为不愿离开马群而萧萧长鸣!言外之意就是:马尤如此,何况人乎?此句中,诗人只用了一个“班”字,就写出了新意,写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缱绻情谊,可谓“一字千金”,堪称神来之笔。

读完整首诗,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离别的缠绵悱恻,反而潇洒乐观,十分新颖别致。整首诗就如同一幅画,青山,白水,落日,浮云,色彩鲜明,彼此映衬,极有画面感;而且,诗作动静结合,流畅明快,情感真挚,真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千古佳作。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提供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