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农历春节可谓是最悠久、最隆重且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
过年,除了年夜饭、鞭炮、大红灯笼、春联、春晚、红包……酒似乎总是少不了的元素,就是因为有酒的宴席,年味儿才浓,才有过年的气氛!
一家人围坐一团,大人们喝酒聊天,小孩们嬉戏玩闹,再顺便要个压岁钱……这一切,早已是中国年的经典一幕。
今天,库叔就来讲讲关于过年喝酒的那些事儿。
文
刘俊卿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新春岁酒,已是千年传统在西周时期,人们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新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羊,聚在一起,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从此,这种聚会便为春节这一盛大节日开了先河。到了汉代,“年”作为重大节日逐渐定型。到了这一天,家人放过爆竹后欢聚一堂饮酒,其乐融融。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朝的王安石《元日》就描绘了新元旦日的热闹、欢乐和万家灯火的动人景象。
屠苏在古代是种房屋,这间屋子不做别的,就专门用来酿酒,春节喝的酒因为是在这间屋子里酿的,所以称为屠苏酒,又名“岁酒”。
相传屠苏酒是名医华佗以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等中药入酒中炮制而成。
不同于一般饮酒从年长者、尊者开始饮起,饮屠苏酒正好相反,从最年少的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有诗为证:“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出自宋朝苏辙的《除日》。
在中国很多地方,除夕是要守岁的,即通宵不眠,从南北朝开始,除夕守岁都要喝酒。北周诗人庾信有诗,是这样写的:
正旦辟恶酒,
新年长命杯。
柏叶随铭至,
椒花逐颂来。
此诗点出了春节饮酒不但为了欢庆佳节,还有驱除恶秽、保佑长寿的作用。
古代除夕之夜还有饮“分岁酒”之说。
晋代《风土记》记载:“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
到了唐代,宫中守岁,常常大摆宴席,让侍臣应制作诗,歌舞升平。皇帝大臣如此,一般的骚人墨客春节同样也饮酒赋诗。
北宋时期,人们过年期间一天要饮两次酒,除了自家人晚上喝酒守岁外,白天邻里间也会互相邀酒对饮,谓之“别岁”,也就是辞旧。除了喝酒,人们还会相互馈送酒食,称为“馈岁”。花样繁多,样样都离不开酒。
宋人陈善《杭州志》记载:“古有守岁之宴,言为达曙饮也,今至夜分而止,故谓之分岁。”
明人沈宣有《蝶恋花?除夕》诗云:“分岁酒阑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可见饮“分岁酒”,是古代除夕大餐的重头戏。子夜一过,新正降临,处处张灯结彩爆竹齐鸣,“恭贺新禧”的大年初一到了。
2
酒的礼仪原来这么多“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
这些觥筹交错间的劝酒词,在“老司机”看来已是耳熟能详。
古人十分重视酒礼,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没有一页不提到礼,没有一页不提到酒。酒与礼成了一对孪生兄弟。
在中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仅《诗经》中就有20多处提到酒。和酒一样久远的还有酒文化。据史书记载,唐代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清朝的宴会甚至持续三五天。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干喝也无趣,于是便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
到了三国魏晋时期,喝酒风气登峰造极,而劝酒风气更盛。据说,张飞喜欢喝酒,更喜欢劝酒,每次召集军官喝酒,都要大家一口闷,谁不喝就打一百军棍。下属曹豹不会喝酒,张飞大怒,竟然抽了他五十鞭子。
直到现在,春节饮酒还是讲究酒礼。这些酒礼随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都尊崇礼让长者、尊者、贤者,饮酒要有节制,劝酒不逼酒,畅饮不大醉等等。
*入座礼俗
在酒桌上,谁坐在什么位置是有讲究的。
酒桌上到底如何来排座次,各地风俗不同,排法也不同。但总体来说,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是家庭聚会,一般是要按照辈分高低、年龄大小来排序的。辈分最高或年龄最长者要坐在最里面面向门口的主座;接下来可按辈分或年龄依次一左一右地排列。
如果是朋友、同学或战友等聚会,一般来讲是谁请客谁坐在主座,也叫“坐东”或“庄主”,有时也可能把此位置让给职位较高或德高望重者,其余的来宾可以按年龄大小依次一左一右排列。因为都是朋友,所以有时也不计较这些,谁坐哪儿都无关紧要,但主座的位置别人是不会去坐的。
如果是待客,属于社交范畴,讲究则多一些。
一般来讲接待客人分主客两方。主方至少要有两人,一人是“主陪”,另一人是“副陪”。“副陪”一般是“主陪”的朋友、同事或部下。“主陪”要坐在正对门的地方,以尽地主之谊,“副陪”坐在“主陪”的正对面,也就是靠近门口的地方。副陪既是具体负责招待工作的,也是比较能喝酒的。主陪右边应该是主宾,左边是副宾;副陪的右边是来宾中的第三号人物,左边是第四号人物。其他人员基本可以随便坐了。现在山东,盛行这样的座位安排。
*斟酒礼仪
酒水应当在饮用前再斟入酒杯。酒瓶要当场打开,酒杯大小要一致,如在座的有年长者,或有长辈、远道来的客人或职务较高者,要先给他们斟酒。如不是这种情况,可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斟酒。酒要斟满,但不要溢出来。为长者斟酒不必太频繁。这里说的是白酒,不包括红酒、啤酒等。
如作为客人,当主人为自己斟酒时,要起身或俯身,以手扶杯或欲扶状,以示敬意。在我国南方也有使用“叩指礼”来回敬的,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轻叩几下桌面。在侍者斟酒时,勿忘道谢,但不必拿起酒杯。斟酒时切忌摇动酒壶或酒瓶,客人在夹菜或吃菜时,不要为他斟酒。
尤其要注意三点——
要站起来走到其身边倒,并且看到谁酒杯中的酒不多了在征求其同意之后添加。斟酒要面面俱到,一视同仁,不要有挑有拣,只为个别人斟酒。
要注意顺序,可以依顺时针方向,从自己所坐之处开始,也可以先为尊长、佳宾斟酒。
还要适量,白酒与啤酒均可以斟满,但要是斟得过满乱流,显然未必合适,而且也是浪费。
3
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酒精会导致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这往往与“过量”饮酒有关,目前大多数权威机构的膳食指南一致建议“限酒”。
年9月著名《柳叶刀》杂志发表论文指出,唯一“安全”的饮酒量是“不喝酒”(酒精摄入量为0),“饮酒有益健康”的流行观念亟待纠正。该论文分析了~年个国家和地区的酒精摄入和相关疾病负担状况,引起全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