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诵-唐风宋雨里的阴晴圆缺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
葭
仇英·南华秋水/绢本设色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多崎作
朗诵:苏洋
配乐:PartI:陈熙珵-潇湘水云
PartII:邓丽君-在水一方
作者简介
诗
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篇。《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包含《蒹葭》的“秦风”,共有10篇。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仇英·修竹仕女图/
绢本设色纸本88.3X62.2cm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朗诵者手记
宁愿是爱情。
在秋天说爱情,似乎有点肃杀,但从自然的属性而言,这个季节说爱情才是正当季。尽管当季,也未免有点寒凉,在这个白露为霜的节气里,就让我们以诗经取暖吧,尽管其中的“伊人”不知在何方。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通过邓丽君的歌曲《在水一方》间接知道诗经·蒹葭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诗经本身就是最早的口头传唱,而《蒹葭》又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因此,我宁愿相信这是有关爱情的,唯有如此,作品才能够经久传唱,而不因一时一事只停留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想象着,我们今天读到的诗经都是经过孔子之手编辑而成,我们读到的文字似乎还带有千年前他的体温,心中就会涌起莫名的感动,为爱情,更为这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左仇英·秋江待渡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右仇英·秋思/绢本设色立轴48X30cm
白露节气,意味着秋渐深,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的到来,意味人们从感官上能明显寻得金秋之意。
赫赫“明四家”之仇英,一生多产,自然不难从他的著作中寻得这份秋意。仇英多才,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秋思》中仕女面容沉静,倚石独望远方,仿佛“水中伊人”,可望而不可求。几幅秋水图,水流婉转,与岸边之人动静相照,相映成趣。《南华秋水》所依《庄子·秋水图》,亦能感受古代文人哲思,远近、有无、求得求不得、宇宙的广博与人的细微……
诗经植物图集中的蒹葭,来源未详
本文由“苏语堂”原创,配图与配乐来源于网络
欢迎喜欢的朋友转发、分享
转载及使用请联系堂主,并注明出处
-END-
○
○
让爱的更爱,让难忘的更难忘
SUYUTANG
苏语堂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