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选录了周代前期年间多首诗歌,据不同的乐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最好的当属风这部分,即国风,周朝各地的乡土乐歌。多方面表达出那个时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爱憎情感。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其地位。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说它的内容纯真、质朴。但有一个问题,我们今人看《诗经》很不容易读进去,里面的生僻字,不常用的字很多,或字意已变。难免意兴阑珊。
现挑选五首比较容易理解的诗篇,可作为我们读《诗经》的一个入口,体会一下《诗经》的风格、感觉。一般我们熟悉的有这两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不看这两篇了。
第一首: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而这篇《卫风—木瓜》,也生出个成语“投木报琼”,不过使用频率不如“投桃报李”高。但论整篇的传诵度还是“木瓜”高。另“琼瑶”一词我们较熟悉,跟“琼琚(jū)”、琼玖都是美玉的意思。
胡永凯画作这首诗语句不复杂,但关于其主旨的说法历来有好多种。我们不必考虑那么多,仅从字面意思理解就行。“你给我果子,我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有些不同,回赠的价值比收到的价值高。这种情感当然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友情亲情。
为什么这样,诗里说明了,不是为了答谢回报你,而是珍惜我们之间的情谊。虽然你给我的是瓜果,但在我心中你的这份情贵于美玉,所以回赠美玉也才稍表我的心意。读这首诗不能太物化,都是象征意义。主旨是提醒要珍重、珍惜、理解他人的情谊。
第二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位女子在等候、思念她的意中人。子,对男子的美称,衿,即襟,衣领。跟下句的佩,玉佩或挂有玉佩的带子,都是代指那个男子。想一个人深到想他身上具体的物件,是一种表现手法。如《味道》那首歌“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yí)音。就算我不去找你,你就不能主动来个信儿。通“贻”,给、寄的意思。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心烦意乱。
这首是《诗经》众多爱情诗里有代表性的一篇,其实古人没有我们僵化思维里认定的多么矜持保守,那是后来。诗经里很多这种大胆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
第三首: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篇是“秦风”,秦国的事。一首战歌,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这里的“袍、泽、裳”,不必细分,理解成衣服、战袍即可。“王于兴师”,君王发兵去交战,一呼百应,马上修整自己的武器。我们有共同的敌人,团结一致,向前进。
这首诗可以看出秦国的尚武精神。朱熹评: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的形式也是标准的《诗经》中常用的,四言,重章叠句,每一章结构字数相等,但也有不断递进的意味。
第四首:
这首也如此,共三段,每段主旨相近。硕鼠就是胖老鼠,有说田鼠。“黍、麦、苗”,都是粮食作物。女同“汝”,贯借作“宦”,侍奉。第一段应是这样:
胖老鼠呀胖老鼠,不许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幸福的乐土。
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一般都说该诗为讽刺,说那些坏的黑暗的剥削阶级。有一种觉醒意味在,弄清楚两者的关系后,他决定不再伺候这只胖老鼠。选择远离,但哪里有这样的乐土呢。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第五首:
喈喈、胶胶,鸡叫的声音。夷,心中平静。瘳(chōu),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前面都有“不”字,意思就是心中不平静,心病没消除。这首诗意味深长,有不同理解。关键在每段的后两句。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看到你了,我心里怎能不欢喜。也可以是,既然见到你了,为什么我心里还是不高兴呢?显然第二种理解比第一种情感更妙。第一种理解是一般的思念情人,终于相见后的高兴激动之情。
但假如,遇见那个想见的人,喜欢的人,终于见到他了,可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不属于我,属于别人。或是,有机会跟他在一起,但种种原因却不能成,再好的契机又怎样。所以,即见君子,我心仍不平静,心病仍不会好,心情依然不开心。你偏向哪种理解。
以上摘选《诗经》中比较容易理解,也颇有意味五首诗歌,都是传诵广远的名篇。即便如此,除了个别语句,也是有不少读起来晦涩难懂的地方。但不必纠结,“好读书不求甚解”也挺好。我国古书那么多,一首诗里能有一两句被我们吸收,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