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召南羔羊朗读注音翻译及赏析

诗经·羔羊诗经·国风·召南·羔羊原文羔羊之皮,素丝[1]五紽[2]。退食[3]自公[4],委蛇[5]委蛇。羔羊之革[6],素丝五緎[7]。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缝[8],素丝五总[9]。委蛇委蛇,退食自公。羔羊朗读召南羔羊00:33来自95国学羔羊注释及注音[1]素丝:本色的丝,白丝。[2]五紽〔tuó〕:形容缝制细密。五,交午,纵横交错之意。紽,古代量词,五丝为一紽。[3]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一说减食。[4]自公:从公门而出。[5]委蛇〔wēiyí〕:雍容自得貌。[6]革:去毛的兽皮。[7]緎〔yù〕:古量词,丝二十缕为緎。[8]缝:皮革,一说缝合之处。[9]总:纽结。一说为“数”,与“紽”同。羔羊翻译羔羊皮革做的衣袄,白色的丝线交错缝制。从公门而出回家吃饭,心中感到怡然自得。羔羊皮革做的衣服,白色的丝线细密缝制。心中感到怡然自得,从公门而出回家吃饭。羔羊皮革做的衣裘,白色的丝线精心缝制。心中感到怡然自得,从公门而出回家吃饭。羔羊赏析《羔羊》一诗的内容十分简明清晰,结构复沓的三章只描写了一件精工细作的羔羊皮裘,和一位从公门回家吃饭的卿大夫雍容自得的神态。对于此诗的主题,古今主要有“赞美说”和“讽刺说”两种。清代以前传统的儒家学者,大多将此诗解读为赞美在位者的美德,如《毛诗序》云:“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薛汉《韩诗薛君章句》云:“诗人贤仕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清代牟庭首先明确提出“讽刺说”,认为本诗旨在“刺饩廪俭薄也”。恰恰相反,今人持“讽刺说”的多认为本诗讽刺的是士大夫尸位素餐,“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不作为之行。此外,对于本诗中一些关键字词释义的不同,也是造成诸家各执一说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素丝”一词,《三家诗》的《齐诗》认为是“君子朝服”,《韩诗》则认为“素喻洁白,丝喻屈柔”;再如“退食”一词,《三家诗》皆认为是自公门退朝而就食,非谓退归私家,而《毛诗正义》认为是大夫因节俭而减食;还有“委蛇”一词,《毛传》解为“行可从迹”,郑玄《笺注》解为“委曲自得之貌”,而《韩诗》又解为“公正貌”。从结构上看,本诗三章,互为叠咏,且各章后两句的句序、词序颠倒变动,并未重复。吟咏之下,仿佛这位士大夫悠然自得、从容信步的情境就活现在我们眼前,难怪清人陈继揆称赞这种用法“随意变化,妙绝奇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