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是各个学校大一必经的一幕,军训累不了,很累,军训有没有意义,很有意义。特别是对于现在娇生惯养的城市青少年,无论是对于增强其体魄,还是锻炼其心志都有重要作用。
不过对于这些年轻人而言,军训也是他们难以熬过的过程,有很多人在军训中出现逆反心理。在华中师大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一个历史学院的大一的女生在军训中颇有怨言,然后伪作成诗经的古风体,并谎称是诗经的文章,接受的学校方面的采访。
而历史学院的小编还正经的把内容放在了自己的官方账号上公布了出来。于是各个院校的学生蜂拥而至,来“欣赏”这篇与众不同的诗经文章。
丢人丢大了,该校历史学院发现之后,立刻删除了这篇文章,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成为笑柄也是既成事实。
笔者观点:
这事搞笑归搞笑,但是说实话在专业方面历史系真的不如中文系。
作为中文系出身的笔者,像《诗经》风雅颂这样的古文,是本身的专业,虽然不能完全背诵下来,但是现在毕业20多年,依然能记得其中朗朗上口的名句,什么小雅、采薇之类的名篇还是能娓娓道来。
而历史系则对古文没有专业的课程,即便有的高校的历史系会学古汉语或者古诗词,但是也不会涉猎更深,他们注重的是历史的过程和事件更多的偏向于文化。而汉语言文学系注重的则是语言和文字更多的偏向于文学。
所以就造成了历史系的小编犯了这种错误,还以为碰到了惊为天人的同学,没想到人家挖了一个大坑,让自己掉了下去。
这个事情笔者不由想到古时候一个趣事,记得在北宋的时候,欧阳修是文学大家,而且喜欢读书,凡是自己看过的书基本上都能记得出处。而当他做监考的时候,读到了一篇考试的文章觉得非常好,其中旁征博引,但是有个典故自己竟然不知道出处。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苏轼苏东坡。当苏东坡金榜题名之后,欧阳修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大有痒处不搔一下不快的感觉。可是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个典故是苏东坡瞎编的。
不过其文笔,内容及写法颇似古人。连欧阳修都给忽悠了。
现在想来跟此事异曲同工之妙。
图源互联网,侵删。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期待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