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任何时期,每朝每代都有着自己的代表文学,在先秦之前,百家争鸣,有诗经有楚辞,两汉魏晋时期,有赋有乐府,唯独唐宋,两个单字就能代表,诗和词,更是疯狂的流传千年。唐宋的大诗人,最有名的莫过于李杜,写的诗作万人敬仰,然而唐朝有个后世不太出名的诗人,却写出了盖过所有的诗篇。
诗人其人
大家在读唐诗的时候,李白是一道无法翻越的山梁,他不但是后世出名,就算在唐朝,也是顶流的存在,李白有三绝,酒,剑和诗,写诗只是爱好,仗剑天涯才是生活。
相传李白和剑圣裴旻学剑,才会写出侠客行这样的诗篇,李白更是一个酒仙,不然不会日日夜夜的喝酒,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最后的爱好才是写诗,那恐惊天上人的神句,那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意境,写出人生无限的畅快。
而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既不像李白那样喜欢求仙问道,也不像李白那样佳作频出,更不像王维那样高官厚禄,他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旧唐书》中记载:“先是神龙中,知章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刑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文词俊秀,名闻上京。”,寥寥数笔带过,这样的张若虚只能说是真的低调。
张若虚这样一个人,文采也有,只是在大神出没的时代,只能作为配角,作为吴中四士的他,能和贺知章还有张旭齐名,肯定不是泛泛之辈。然而他如果不是写出了《春江花月夜》的名篇,在史书中,不过就是电影里的路人甲。
诗篇的美
沉寂几百年的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在唐朝都没有引起太大的涟漪,怎么会在后世被称为孤篇压全唐呢?要知道和他齐名的贺知章,看见李白的诗作,惊为天上人,李白也到处夸耀自己,被称为了“谪仙人”,张若虚怎么会后来反超呢?
看看他反超的年代,似乎就能明白一二,那李白是盛世的赞歌,却不是逆流时的明灯,明清文人更加推崇改变时代的佳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改六朝时的宫体诗浮华艳丽之风,开启盛唐的繁花似锦之路,明清时期的文化为八股考试所压制,文坛一片暮气沉沉,正需要像春江花月夜的诗篇,来开辟属于他们的时代。
明朝的钟惺在《唐诗归》中说“浅浅说去,节节相生,将‘春江花月夜’五字,连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短短文字,开启了张若虚诗作的新生;清代王闿运在《论唐诗诸家源流》中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时的春江花月夜近乎封神,也正是这句话引来了无数人孤篇压全唐的盛赞。
《春江花月夜》的美,是从里到外的美,这样的景色,书写着大唐的风采,“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样的诗句,春的景色,将月光的余晖无限的撒向江面,生生不息的大江,像宇宙一样永恒存在,成为人生永恒的象征。
结语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很美的诗,论单打独斗肯定无法让众多唐诗臣服,放在时代的洪流之下,诗篇的意境和现实意义又是开启盛唐的一把钥匙,这样来说,孤篇压全唐也算师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