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诗文,歌颂的爱情的不知凡几,从《诗经》第一首《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文人墨客对这份美好的追求至今不歇;“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我寄人间雪满头”的故友情谊,同样是诗人吟咏的主题,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与君世世为兄弟”的亲情。苏轼与苏辙可谓是一对模范兄弟,他们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习读四书五经,优秀的天赋使得他们共同成为名动一时的才子,年轻同中进士,身后同列“唐宋八大家”,成为文坛佳话。他们重情重义、不贪恋名利,哥哥苏轼性格直率、嫉恶如仇,总是得罪权贵,弟弟苏辙则四处奔走,为兄长弥补局面,当初乌台诗案,苏辙冒死向宋神宗求情,愿贬为庶民,换兄长出狱,而苏轼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写下两首七律,满是对弟弟苏辙的不舍,实在令人动容。苏轼苏辙虽同朝为官,但总是天南地北,相隔两端,交通的不便,通讯的不发达,依旧不能淡漠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二人频传书信,互相诗文唱和,公元年,苏轼在密州为官,此时他与弟弟已经七年未见,这一年的中秋节,思念尤甚,千古名作《水调歌头》由此诞生。年的春天,苏轼官职因调动赶赴京师,苏辙听闻消息后,往迎兄长,二人准备一同到京城,于陈桥驿朝廷任命苏轼为徐州知州,两兄弟便一起去往徐州。在徐州,苏辙住了小半年,与兄长苏轼度过了一个圆满的中秋节,苏轼因此十分欢畅,又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个词牌本命《渭城曲》,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玉》,更名《阳关曲》。”所以它既是一首小令,也是一首古绝,既是词也是诗,后世在选录品读这篇作品时,都是以词来赏析,所以本文也以词来看。首句从“暮云”到“溢清寒”,很明显是一个时间过程,从傍晚云散到夜晚月亮升起,为何苏轼如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