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诗经 >> 诗经名言 >> 诗经自有风情万种

诗经自有风情万种

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pf.39.net/bdfyy/bdfyc/170426/5334060.html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一直被大家所推崇,它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篇,共分风、雅、颂三部。

关于这些的解释非常有意思,仿佛能看到古代中国各地风情,人物习性。

“风”是各国民间里巷的歌谣。

各国生活状态不同,语言风格甚至情绪力量也各有不同。

“雅”指正声雅乐,大多是贵族所作,因此其语气雅正、平和。透出一骨海晏河清的味道。

“颂”则指宗庙祭祀乐歌

《诗经》的美是令人陶醉的,不管是田园之美,还是山水之美、不管是女儿情丝还是兄弟情义,都诉说得如歌如泣,令人情动。

期间有“黄鸟于飞”的安宁清新、“桃之夭夭”的惊艳热烈、

有“青青子衿”的思念渴望,也有“耿耿不寐”的垂眉思虑。

字句简练有力,清新不俗,可谓诗情润笔,才堪流世。

我非常喜欢曹操的《短歌行》,他就引用了《诗经》中的《郑风·子衿》、《小雅·鹿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用经典,舒展胸怀,果然是一代枭雄,建安诗人!

《小雅·鹿鸣》,是《小雅》的第一篇,风雅沉静。

《小雅》是贵族燕飨之乐,曲黎敏老师对它的评价是“或欢欣和悦,以尽群下之情;或恭敬端庄,以发先王之德。此篇《小雅·鹿鸣》,读之有温柔敦厚之风。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开雅乐之声;以“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结局,宣雅乐之旨。通篇温文尔雅,唯美端庄。”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ín)。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诗歌写写君王宴请群臣,希望得其辅助,治国安邦。

君王为此,不仅将宴饮的从场地设置在优美的绿野之中,还准备了优雅的音乐,在柔和的鹿鸣声和动人的琴瑟声中,一起追求美好的家国未来。

乐声中,侍者将装在竹筐中的币帛分送给宾客,这是君王对宾客的礼节,希望你们为我指出美好的前景。这不由让人想起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古来明君思贤臣啊。

诗文中,有颜色:苹、蒿、芩皆是绿色,满眼青色,带来盎然春意,让人神思焕发;

诗文中,有声音:鼓瑟、吹笙、鼓琴、鹿鸣,丝竹之音和自然禽音两厢迎合,真是动人耳目;

同时诗文又用一种重章叠句的方式加强氛围的渲染,仅换一字,带来微妙的变化,显出创作者高超圆融的写作技法。

除此之外,我个人偏好《诗经》中的《秦风》,大秦边陲,逼近戎狄,修习战备,诗风或唯美或高亢,竟出乎意料地震动人心。

《诗经》中最唯美、最江南的诗歌居然是这首《秦风·蒹葭》,邓丽君曾有歌曲借鉴其诗句,唱出悠长情丝,缠绵动人。

《诗经原始》中评价此诗:“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确实,当我读到这首诗歌时,恍然间总觉得像极了来自杏花雨、杨柳风之地白皙书声之手。

一个彪勇好战的人忽然出口文雅,意境深远,让人诧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寻着一个遥望的姿态,我们和苦苦追求的人一同走向远方。

背景何其迷离忧伤,茫茫水岸,芦苇轻摇,白露蒙蒙,这无疑点出了时节——秋季,所谓伤春悲秋,秋季,繁华渐落,仿佛自带伤感,而心爱的人啊,隔着水岸,在那一边,我却触摸不到——这是海市蜃楼啊,能见着,却永远摸不到。他苦苦追求,不忍放弃。

他追求的是他所爱的人,还是心中的理想?千载之下,各有评说,但只要读毕此诗,我们的心中就有一股萧索之气,无限感慨,似有秋之凉意,不胜其寒,人啊,执着得叫人心疼也叫人敬佩。

这首歌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是非常婉转而真挚的,千年之后的读者还能触碰到他碰碰跳动着的脉搏。

另外一首《秦风·无衣》风格大变,倒是充满西北老秦人的壮阔与豪迈。这是一首描写战士心声的诗,整首诗充满了男子汉的荷尔蒙,壮烈、古朴,用浓重的男性友谊筑起保家卫国的长城。

春秋战国之时,各诸侯国争霸中原,谁会想到最后突出重围的的竟是西北秦人?

看其诗句,掷地有声,仿佛秦腔起,天地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这一首诗歌充满了力量,朴素的言辞下是誓死战斗的悲壮之情,苦难中,将士同心,最终为虎狼之师,统一中原。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发轫之作,它的博大、它的风采,为我们中国文字之滥觞,读《诗经》,感受经典之美,拥抱这个艺术感爆棚的的民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