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74796.html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一句句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均是出自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集《诗经》。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之一。它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距离现在有二千五百多年以上。它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五百多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诗经》原来的名字叫做“诗”、“诗三百”或“三百篇”。到了汉代,它被尊为经典,这オ有了“诗经”的名称。“诗经》共收诗歌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六篇只剩下了篇名,所以实际上只有三百零五篇。

《诗经》分类

《诗经》产生的时代,音乐已经很发达,《诗经》里的诗都是可以入乐的。《诗经》里的诗按照音乐曲调的不同分为风、雅、例三大类。

“风”是地方乐调,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绝大部分是民间作品。

“雅”是周朝王畿内的音乐,王畿是朝廷直接管辖地区,“雅“的曲调一般比较典雅庄重,所以朝廷往往用来宴享各国诸侯。

“雅”又分大雅、小雅,大雅三十一篇,多是贵族的作品:小雅入十篇(共中ぐ篇只剩下篇目),验了费族、下层官吏的作品外,还有民众作品。

“颂”的本义是“容”,就是容貌、表情、动作的意思是载歌载舞的音乐。

“颂”的曲调比较雍容肃穆,多是祭祀祖庙用的乐歌。

“颂”又分周颂、鲁颂、商颂、一共四十篇。

《诗经》采编

《诗经》编辑和整理的情况,前人说法很多。

例如汉代有采诗的说法,认为周代专门设有采诗官,负责搜集各地民歌。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诗经》产生的时间长达五百多年,包括的地区又是那样辽阔,各地语言又不统一,当时交通又很不方便,如果没有专人进行搜集整理,要保存《诗经》这样体制完整、形式划一、内容丰富的诗集,恐怕是不可能的。

《诗经》的最后编定大概在公元前六世纪。《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观礼,乐工为他演奏了《诗经》的整套音乐,其中十五国风、雅、颂的演奏次序和今天流传的《诗经》的编排次序基本上一致。这一年孔子オ八岁,所以关于孔子删定“诗经的传说是不大可信的。

《论语》中记载,孔子几次提到《诗经》都称“诗三百”,可见那时的《诗经》已经是三百多篇,和今天的本子没有太大的出入。

《诗经》内容

诗经内容非常丰富,形式也很优美。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周代民歌,包括十五国风和一部分小雅。

这些民歌虽然可能经过文人的修饰润色,但无疑都来自民间的口头创作。

它们在数量上占诗经的大部分,在内容上有对剥削压迫的揭露,有对战乱痛苦的控诉,有对劳动生活的歌颂,也有对爱情婚的抒写。

这些民歌都是用人民自己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和判断事物的,比较真挚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感受、爱僧和愿望,比较深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最富于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传先的真正源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