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子乘舟注音朗读翻译及赏析

诗经·邶风二子乘舟

诗经·国风·邶风·二子乘舟原文

二子[1]乘舟,泛泛[2]其景[3]。

愿言[4]思子,中心养养[5]。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6]。

愿言思子,不瑕[7]有害。

诗经·二子乘舟朗读

邶风_二子乘舟00:24来自95国学

诗经·二子乘舟注释及注音

[1]二子:二个人,一说指卫宣公之子公子伋和公子寿。

[2]泛泛:漂浮貌。

[3]景:通“憬”,远行貌。

[4]愿言:思念殷切貌。

[5]养养〔yàngyàng〕:忧愁不安貌。养,通“恙”。

[6]逝:去,往。

[7]不瑕:犹言“不无”,此处表揣测、希望。

诗经·二子乘舟翻译

二位公子乘着舟,漂流渐渐至远方。

对你思念极殷切,心中忧愁难安定。

二位公子乘着舟,漂流渐渐没踪影。

对你思念极殷切,但愿没有啥妨害!

诗经·二子乘舟赏析

关于《二子乘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毛诗序》言为“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

《毛传》中则更具体地介绍了这一动人故事:卫宣公将太子伋之未婚妻宣姜夺为己有,生下寿、朔两位公子。公子朔与其母宣姜向卫宣王进献谗言,使卫宣王下令将太子伋遣送到齐国,又在道路险隘处埋伏下刺客,准备等太子伋经过时将其刺杀。公子寿提前就知道了这个情报,他前去告诉公子伋,让他尽快逃离。然而公子伋认为这是君命,拒绝逃亡,于是公子寿盗取了他的符节提前上路,使埋伏的刺客误以为公子寿就是太子伋,而将他杀害。太子伋得知此事,前往刺客处说,君王命令刺杀自己,公子寿又有何罪,然后也被刺客所杀。

此外,今人对此诗的解读还有“母亲念子”说、“父亲送子”说、“友人送别”说等不同说法,但都是围绕着“送别”这个中心设定的。

全诗只有二章,每章四句,运用了叠章手法。诗首句就平铺直叙地交代了此次送别的情境:二子对前来送行的亲友依依惜别,最后终于登上小舟准备离开,这是近景。然后镜头逐渐拉远,小舟“泛泛”漂游在水面上,送别的人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小舟远行的踪迹消逝在天边的烟波之中,颇有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味。二子虽然已经不见,但是送别者的心中充满了担忧:二子乘舟前行是否会遇到汹涌滔天的波浪,他们的人生旅途是否可以平安和顺、没有危难?“不瑕有害”四字饱含着送别者的忧心,也寄托着他对二子的深情和祝福。

本诗简洁纯粹,意象鲜明,全诗未用比兴,也未有细腻的细节刻画,但是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诗意,飘飘远逝的小舟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堪称为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诗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