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章描写了男子在见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对她一见倾心,爱慕之情无法自制。看到河中的少洲上相互依偎的雄雌水鸟,不由得想到:她若能成为自己的妻子,两人像水鸟一样相依相伴该有多好。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姑娘采摘着遍地鲜嫩的荇菜,无暇顾及。男子回想她采摘荇菜的样子,苗条的身材、艳美的面庞挥之不去,男子日夜想念。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美好的女子让男子揪心。情不断理还乱,不知她是否瞧得上自己,痛苦地翻来覆去睡不着。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姑娘采摘着遍地鲜嫩的荇菜,无忧无虑。男子想要弹琴鼓瑟,向她示好,看看能否打动她的芳心,迎取她做自己的新娘。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姑娘采摘着遍地鲜嫩的荇菜,没有烦恼。男想要击鼓鸣钟,让那娇媚明丽的少女永久跟着他。
《关雎》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温婉美丽的情思故事。一名青年男子,见到一位采荇菜的姑娘,被她深深吸引,然而他顾虑重重,羞于开口,于是只能在想象中与她接触、亲近、结偶。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对爱的叙述直白又含蓄,他不敢当面表白,却让自己沉浸在爱的幻想中。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慕方式,含蓄内敛,悸动而羞涩。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春秋时代产生了许多民歌,流传下来集成了这部《诗经》,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诗经》篇目中有关爱情的描写很多,有场景式的,也有对话式的,更多的却是如《关睢》这样的矜持、羞怯的心理描绘,这种爱,朴素而健康,纯洁而珍贵。
史载《诗经》是孔子晚年为授徒而编纂的教材。孔子把一首爱情诗放在《诗经》的第一篇,是有其用意的。《关睢》中的情感是克制的,行为是谨慎的。这种爱的方式,符合民族的婚恋观念,也符合儒家“以明教化”的目标,因而被编在《诗经》的首篇。
读这首诗,感受到的是浓浓的、远古的自然气息,这份真诚的天然仪态,便是最大的宝藏。